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4版:浙里养

要用大力气 也需使巧劲

东北汉子收获一众“粉丝”

  见习记者 乐美真

  清晨4时,当老人们还在熟睡时,邱以国就已经醒来,待穿衣、洗漱,一切收拾完毕后,5时30分他准时出现在工作岗位上,此时离他正式上班还有半个小时。

  提前半小时到位,是邱以国自己定下的规矩,雷打不动。

  51岁的邱以国是杭州市第三社会福利院的一名养老护理员。初见他时,很难把这个身材高大、五官硬朗,说着一口东北话的大汉与护理员联系起来,但他就是把养老护理员这份工作干得得心应手,忙得不亦乐乎。

  转不停的陀螺

  邱以国的日常工作主要是负责老人的生活照料、简单护理和情绪交流。

  这两天,杭州气温骤降、阴雨连绵,老人们用热水的频率增加。天不亮,邱以国就开始往返各个房间,给每位老人打好开水,有时一个房间要跑上两趟。等他把热水备足,老人们也差不多要起床了。

  “来,抬这只脚,把脚趾头往鞋里伸,慢慢来不着急,再换另一只脚。”清早,邱以国要负责帮助老人起床、穿衣和洗漱,同时查看老人们的身体状况,询问有没有不舒服的地方。

  有些老人需要用药,邱以国会提前倒好热水,待水的温度适宜了,再帮助老人服药。

  邱以国告诉记者,老人们大多醒得早,十几个房间跑下来,基本就到了吃早饭的时间。随后,他又忙活着把食物送到各个房间,或者带老人到楼下餐厅吃饭。记者光是跟着邱以国跑一路已经觉得有些气喘,邱以国笑着说,“干我们这行,体力好很重要。”

  一天当中,除了协助老人吃饭,邱以国还要时不时到各个房间“串门”。不仅是做好健康记录,提醒老人按时吃药这些“规定动作”,邱以国还常常陪老人聊天时,他的东北口音总能逗乐爷爷奶奶们。

  为了确保不遗漏、做到位,邱以国专门列了一张时间表,几点到几点做什么,哪个时间段着重做哪些事情。邱以国笑着说,感觉自己就像一只转不停的陀螺。

  壮汉也能很细心

  除了能够自理的老人,邱以国每天还要照顾几位生活无法自理的认知症老人。此时,身高1.8米的邱以国体现出了他的优势,他能稳稳地抱老人下床活动,并开展相关康复训练。

  邱以国俯身、半蹲、弯腰,然后手掌撑平,一只手伸到老人后背,一只手放在老人的膝盖弯处,大腿和腰部用力,手臂抬起,轻轻地把老人抱起,再慢慢放到轮椅上。

  “抱老人需要力气,但也要用巧劲,老人的身体相对脆弱,不能硬来。”邱以国说。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邱以国也遇到过一些障碍,比如异性对于身体接触的排斥。

  有位84岁的孙奶奶,在邱以国照顾她的头一个月里,她总是时不时“添点麻烦”,干啥都不太配合。后来慢慢熟悉了,老人才说,那时是不愿意被邱以国抱,觉得心理上接受不了。

  遇到这种情况,邱以国也有办法,“哄”就是他的秘诀之一。

  邱以国说,在做护理员这份工作以前,他也没想到自己说话可以这么轻声细语。邱以国的细心谨慎让孙奶奶从抵触到信任,再到现在遇事就喊“小邱”。

  干一行爱一行

  “一米八”“男性”“护理员”,当这些标签一起出现,总会格外引人注意。

  2019年,邱以国为了爱人来到杭州,进入三福院工作。邱以国说,自己并不是养老护理专业毕业,之前从事的工作也与护理员毫不相关。这是他第一次接触护理工作,也是他第一次直面那么多需要照顾的老人。

  “刚开始真的不适应,不知道怎么照顾老人,感觉无从下手。”邱以国说,但他对自己始终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干一行要爱一行”,无论什么工作,都要尽心尽力做好。

  慢慢地,邱以国找到了工作方法和思路。老人们在和他相处的过程中,也越来越信任和依赖。采访中,说起“小邱”,老人们都是满脸笑容,抢着夸奖他。

  从老人们提到的一件小事,记者充分感受到邱以国是打心底里关心爱护老人。福利院有位袁奶奶特别喜欢画画,邱以国一有空就会陪她一起画。去年国庆期间,两人合作完成了一幅画作,现在还摆在袁奶奶房间门口的展示厅里,老人十分珍惜。

  邱以国说,虽然工作辛苦,但老人们对他的肯定,让他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在任何工作岗位,只要用心用情,都能发光发亮。


浙江老年报 浙里养 a0004 东北汉子收获一众“粉丝” 2022-03-25 浙江老年报2022-03-2500012;浙江老年报2022-03-2500010;浙江老年报2022-03-2500008;浙江老年报2022-03-2500011;浙江老年报2022-03-2500013;浙江老年报2022-03-2500014;浙江老年报2022-03-2500009 2 2022年03月2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