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4版:浙里养

文章导航

西湖变得更贴心更聪明

  西湖变得更贴心更聪明

  西湖每一季都是值得抓住的。春的湖柳、夏的风荷、秋的桂香、冬的断桥……西湖的美不可复制,而其中的人文景观设计同样不可或缺。10年来,我们不难发现,这些设计变贴心了,变聪明了,也让西湖变得更有魅力了。

  网红桥背后的速度与激情

  张建庭是西湖综保工程的负责人和全程参与者,也参与了西湖不少人文景观的设计。这些“专家叫好、百姓叫座”的项目背后,是无数人员披星戴月的速度与激情。

  比如建设西湖南线“双投桥”时,这座漂浮于水面、线型独特、游客必到的“网红桥”,曾被张建庭和同事们戏称为“一座在水中构思的桥”。

  “当时拟建的水上步行桥,所处的位置空间不大,关系复杂敏感,桥的定位、体量、造型、线型、色彩、材料等都必须慎重把关。”为了解决水中的定位和线型,张建庭和同事们多次到现场甚至下到湖里,就桥的位置、线型流向和体量等仔细观察、不断推敲。其建设方案,就是他们在水里泡了三四个小时,反复比选最终确定的。

  此外,对于经历岁月多年的文保来说,“修旧如旧”并不是容易的事。

  2012年5月,孤山林社的修缮为了保持原有外貌风格和谐统一,工作人员费尽心思,最终决定采用真石漆,对外立面进行喷涂。在屋面修缮建材的选择上,工程组搜遍杭州各大建材市场,终于找到颜色、质地与原有材料最为一致的建材。

  2014年4月重新开放的六和塔在屋面处理上没有铺设现代的防水层,依然选用了传统做法,油漆全部用生漆,檐口部位油漆采用桐油加生漆,对于新换的楼面板则采用桐油拌矿物颜料。甚至修复的瓦片花纹也和原来一样,内部斑驳的楼梯也依旧保持原样。

  同样,保俶塔安装避雷系统也是把避雷设备隐藏在塔上的凹槽处。甚至于西湖的公共厕所也是要求融入景观,保持景观的不变。小景观如此,大景观也是如此,限定湖滨地区的建筑高度25米,则是对西湖周围自然完美轮廓线的坚持。

  音乐喷泉奏响最美夜西湖

  西湖上有一个特别的景点——音乐喷泉。

  初建于2003年的西湖音乐喷泉,人气一直超旺,是众多游客必到的打卡地。这些年,西湖音乐喷泉进行过多次升级。2016年,有着2500多盏水下灯光的西湖音乐喷泉完成最大规模一次改造,在G20杭州峰会上惊艳世界。自2016年升级后,每年约有270万人次观看。

  2016年喷泉改造升级最大的变化是更新音响设备。原来的音乐喷泉音响设备布置在喷泉广场的左右两侧音箱杆上,由于设备损耗,音响有一些杂音,声音比较轻。现在音箱个头小了,数量也从一个音箱杆上的14只减少到12只,但音质效果更好。

  现在的音乐喷泉有各式水型喷头632套,水形变化丰富、富有层次。比如气爆喷泉,是用空气把水柱一下子推出来,在激昂音乐中喷出的一道道高水柱就是这个喷头。矩阵式气动水膜喷泉,就是大家印象深刻的透明“荷叶”。弧线形变频喷泉就是水柱拗成“S”形,一般这个时候都是配合舒缓旋律。而伺服二维数控喷泉用了一种先进的控制系统,让其中100多个喷嘴同步摆动。

  湖滨管理处还特别请设计师设计和西湖景观相契合的栏杆。栏杆的“个头”变矮到一米左右的齐腰高度;颜色变成可以在夜色中“隐形”的黑色;栏杆造型更美,上面的图案是起伏的山峦轮廓线。

  “黑科技”让景致更“聪明”

  在西湖景区20多个重点区域里,装有78台红外热感设备。它们的“后台”就是西湖文化景观遗产区视频监控指挥系统。该系统集动态视频监控系统、气象因素监测系统、防汛抗灾系统、交通视频监控系统等七大功能于一身,可对西湖文化景观遗产区进行全方位、可操控式的监控,并实现网络联动、动态管理。

  西湖是一个开放式的全域景区,很多在户外的景点,使用道闸等系统监测人数很难实现,而装于景点出入口的红外热感设备就能解决这个问题。每当有人经过出入口处隐形的矩形区域,红外热感设备立即就能感应到,并记录下来。只要有人进入,人数自动增加;有人出来,人数自动减少,人数清楚地显示在西湖景区指挥中心的屏幕上。一旦游客激增,系统就会预警。

  杭州西湖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管理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西湖是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在设置红外热感设备的时候,他们尽量做到不影响西湖的美。他们会根据周围的环境,根据“最少干预”原则,尽量利用现有树干或灯杆来安装设备,并使用“保护色”,使之与周边的景观浑然一体。

  除此以外,西湖边那些文化遗产本体也用上了高科技。六和塔身上安装有133个感应器和65个棱镜,它们能捕捉到古塔每分每秒的变化。每年六和塔都会有一份“年度体检报告”,专家可以据此“对症下药”,帮助古塔延年益寿。

  西湖风景名胜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名胜区将进行新的探索。如聚焦杭州“数字之城”建设,加大景区建设、管理、服务、旅游、民生等领域的场景应用,推进环西湖5G信号全覆盖,推进欢快旅游、便捷泊车、舒心就医等场景在景区落地,推动语音导览、无忧西湖、智慧治水、山林防火、预约入园等景区专属场景应用,努力打造“中国数字第一景”。

  “只要每一代西湖人都写好属于自己的那一页,西湖再活2000年将不会是梦想。”张建庭说。

  本报综合


浙江老年报 浙里养 a0004 西湖变得更贴心更聪明 2021-06-25 浙江老年报2021-06-2500006;浙江老年报2021-06-2500009;浙江老年报2021-06-2500011;浙江老年报2021-06-2500012;浙江老年报2021-06-2500014;浙江老年报2021-06-2500015;浙江老年报2021-06-2500007;浙江老年报2021-06-2500008;浙江老年报2021-06-2500016 2 2021年06月2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