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我的父亲
父亲出生于1918年6月20日。1934年春,16岁的他听从四川绵阳回到镇里的人说,日本人已打到中国境内,占领东北三省。于是他和几个小伙伴一起离开家乡,投奔杨虎城将军的西北军。父亲生前曾和我谈起离开家乡的情景:身上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脚上穿着一双草鞋,一根扁担插上一个破旧棉被卷,怀中揣几个红薯。
进入军队不久,父亲考取军校。从黄埔军校南昌分校毕业后,分配到西北军的26军工作,先后从排长当到连长,直到营长。在带兵和日本鬼子交战时,右腿脚踝被子弹击中,鲜血直流,被抬往后方战地医院。后来,那个伤疤一直伴随着他转战于各个战场。
1951年夏天,父亲当时所在的110军与中国人民解放军21军、22军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24军。1953年底,父亲从山东曲阜调到南京军事学院,担任军事教员,主讲战略进攻和战略防御等课。1957年初,父亲从南京被派到江苏军区的集训队学习后,又移驻泰州,不久便由军区转业到杭州。
无数牺牲在疆场上的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民族的尊严和人民生活的幸福,建起了通往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悼念已逝去的先辈,关心和慰问还健在的民族脊梁,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贾兴鉴
怀念我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