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4版:常青·关注

叶耕初:
赴汤蹈火为国 满含热泪为家

  叶耕初:

  赴汤蹈火为国 满含热泪为家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赵宇统

  实习生 王云颖

  叶耕初出生于乐清市龙西乡东加岙村。幼年时为了讨生活,举家北上宁波,来到四明山下的鄞江镇。

  1941年,宁波沦陷。

  当时的四明山有好几股力量:日军、汪伪“和平”军、国民党部队、小股土匪,还有四明山上的“三五支队”。叶耕初在替牛主人放牛时常听放牛娃聊起,这些队伍中只有“三五支队”常帮助穷人,便萌生参加的想法。

  1943年8月的一天,叶耕初拴好牛,与年纪稍长的两个青年一同上山,进入“三五支队”游击区,成为一名勤务兵。

  烽烟弥漫 不惧生死浴血奋战

  在“三五支队”的日子,充满了挑战和艰辛,多次战斗虽是敌强我弱,共产党领导的四明山游击队却因严格的群众纪律和灵活的游击战术,得以生存和逐渐壮大。

  1945年,日本投降,四明山游击队随即开进平原,收缴日伪军枪械,解放鄞江镇,设总部于鄞江桥,然后向奉化县城进军。在奉化重镇江口遇到国民党部队阻击并交火,叶耕初的哥哥叶云虎头部中弹牺牲。“我万分悲痛,但是依旧在战斗。终于,我们打赢了。”叶耕初说。

  江口解放后,部队奉命北上。

  北上后,部队经历整编,叶耕初担任警卫通讯班长。淮海战役后,他调任某兵团电话排排长,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随军进驻。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一直处在练兵状态的叶耕初所在部队,成为先头部队,开赴朝鲜战场。

  “唇亡齿寒!我们部队战斗状态一直在,所以是当仁不让!”叶耕初谈起抗美援朝,眼中依旧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因为我们是志愿军,所以上战场前都摘下部队肩章,还有帽徽,素衣出战。”叶耕初回忆。在一次美军的轰炸中,他带领的电话排受到袭击,他身负重伤被撤下前线。

  负伤回国后,叶耕初在曲阜疗养了一段时间。随后,又主动申请前往前线,后因伤情反复,再次回到曲阜。直到一年后,正式转业。

  先国后家 寻根之旅曲折不断

  “4岁在父亲摇荡的竹箩里来到鄞江桥,15岁参加革命,其间除了我16岁因参加部队,父亲上过一次四明山探望,后面就再没联系。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工作和打仗,也没有怎么想着去寻找父母。”叶耕初说。

  有国才有家,1949年驻扎在上海时,生活安定下来,叶耕初思乡之情与日俱增。1951年初,叶耕初在朝鲜战场负伤回到曲阜。

  1953年,叶耕初带着部队发放的20元救济款,回到了离别20多年的雁荡山麓小山村北垟村,含着泪水,笑着与家人团聚。

  1965年,叶耕初受组织召唤前往北京中央政法干部学校学习,同年6月30日,这批经历过光辉岁月的干部们,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而这一幕,也成为叶耕初铭记一辈子的光荣时刻。


浙江老年报 常青·关注 a0004 叶耕初:
赴汤蹈火为国 满含热泪为家
2020-07-31 浙江老年报2020-07-3100006;浙江老年报2020-07-3100007 2 2020年07月3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