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等功臣应隆滚:
烽火中九死一生 深藏功名70载
特等功臣应隆滚:
烽火中九死一生 深藏功名70载
本报记者 曹漫
最近,93岁的应隆滚接到乡政府通知,7月30日晚,他要去宁海国际会议中心参加迎建军节的拥军晚会。得此消息,应隆滚点点头,饱经风霜的脸上看上去和平时一样宁静。应隆滚的大儿子应飞永却忙开了,他带着父亲去理了发,提前准备好要穿的衣服和各种军功章。“听说这个晚会还会网络直播,我们在家里也能在线观看了。”一直贴身照料父亲的应飞永有些兴奋。
赫赫战功,70年只字不提
如果不是2019年宁海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开展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工作,应隆滚的赫赫战功可能一辈子都不被世人所知。其中,一张“人民功臣奖状”格外显眼,发证单位是:十四军司令部政治局。
奖状背面记录着:“应隆滚在1950年建设滇西巩固国防剿匪征粮等工作中,忠心耿耿,为民服务!获得光辉成绩,被选为:特等功臣。”
据了解,这是宁海迄今发现的唯一一张特等功臣奖状。
除了证书,还有5枚纪念章:淮海战役胜利纪念、渡江胜利纪念、解放西南胜利纪念、解放华中南胜利纪念……
人民功臣、特等功臣!为什么这些荣誉几十年来只字不提?对于儿女们的疑问,老人只是淡淡地回答了一句:“这种事情没什么好说的,我的许多战友,20多岁就牺牲了,想想他们,这些不算什么。”
被评价“天生是做炮兵的料”
档案资料显示,应隆滚1927年出生,9岁到14岁给地主放牛,15岁到19岁做苦工,19岁时被抓壮丁当了兵。1948年11月在淮海战役起义入伍,被编入第二野战军第14军122团炮兵营。随后跟随部队一路向南、向西。
一次部队考核实弹打靶,教官在很远的地方立了一个木桩作为靶子,谁打中了就能成为炮手。结果应隆滚第一炮就打中了,指导员评价说:“你天生是干炮兵的料。”
“虽然父亲从来不跟我们说立功的事情,但偶尔高兴时会讲讲战争年代的事。”应飞永说,父亲会先用手指比一比,眯着眼睛瞄一瞄,然后做出转动摇手的动作。尽管已经几十年没有摸过炮,但这套动作仿佛已经成为他的身体记忆。
“一次战斗中,我们在一条河上来回游了7趟,当时是冬天,非常冷……”
“在云南腾冲县剿匪时,敌人一发炮弹打过来,营教导员刚好来我们阵地视察,结果被炮弹炸穿了肚子,当场牺牲了,站在旁边的我却毫发无损……”
1950年,部队进入腾冲以后,由于当地山高林密、沟壑纵横,几股匪帮经常袭击基层干部、劫掠村寨,遇到部队则占据有利地形抵抗,或仗着熟悉环境快速逃窜,不断侵扰新生的人民政权。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下,应隆滚手里的迫击炮成为作战的一把利器——可以对遮蔽目标实施曲射,杀伤山丘等障碍物后面的敌人。
他回忆说:“那时,我们连里就我和张宗连迫击炮打得最好,瞄准一口井,可以把炮弹打到井圈里去。有一次战斗,我们从山下往山上进攻,土匪很快溃散,一个土匪头子骑马要跑,被我和战友开炮炸死了。剿匪胜利后,部队开了表彰大会,我和张宗连都获得特等功臣荣誉。”
1954年,27岁的应隆滚退伍回乡,被安排到宁海县政府农林科工作。3个月后,他响应号召来到越溪七市村做农村工作(村干部),一干就是30多年,直到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