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4版:颐养

心理咨询有规范 老人情绪有出口

浙江两个千人养老机构走在前

  本报讯(记者 曹漫)近日,北京市集中发布30项地方标准。其中,针对提高养老服务水平方面发布了《养老机构心理咨询服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及2项《居家养老服务规范》系列标准。这也意味着,养老机构心理咨询服务首次有了规范。

  《规范》里提到养老机构应配备不少于2名心理咨询服务从业人员,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场所,采用记忆障碍自评量表、画钟测验、7项广泛性焦虑自评量表、9项患者健康问卷等适用于老年人的通用筛查量表进行初步评估,列举箱庭疗法(沙盘游戏)、表达性艺术疗法等常用的心理咨询方法,为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接受心理咨询服务提供专业保障。

  那么,浙江省的养老机构中,设立心理咨询室的情况如何?记者采访了杭州和宁波的相关养老机构。

  “我们中心内有2位持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也有专门心理咨询室,以及相应的专业量表和沙盘等设备,总体上硬件软件都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主任赵胡明说,2019年,该中心成立社会工作“芸汐工作室”,探索“心理+社工”内部专业服务模式,在今年疫情期间,也是借助该团队的力量开通“排忧专线”,通过心理疏导、资源链接、正面宣传引导等方式,为广大老人及员工提供丰富的服务。

  在赵胡明看来,在养老机构尤其是较大规模的机构,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很有必要。“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1300多位老人,大家的心理需求各不相同,有的是因人际关系冲突等产生应激反应,因环境改变而适应不良,因突发焦虑而认知失调,因丧偶等重大生活事件等,心理干预服务的方法也各不相同。”赵胡明举例说,中心里有一位阿姨经过多次咨询,认准了“芸汐工作室”的秦芸老师,对她很信任,这也是设立固定工作室的益处,工作人员了解各类老人的情况,老人的情绪也有一个稳定的出口。

  作为宁波市最大的公办机构,宁波市社会福利院住着各类老人近千人。“我们的心理咨询室叫‘心灵氧吧’,2015年就设立了,主要是社工部在负责。”该院办公室主任潘迪介绍,类似的工作很早之前就在开展,这块工作内容是社会工作师在负责。在该福利院,很多老人都知道有个性化的心理咨询服务,会有主动咨询的,护理班组发现有老人出现相关情况,会转交给社工部,社工部会介入辅导,对老人进行矛盾处理或心灵抚慰,排忧解难,并进行跟踪服务。


浙江老年报 颐养 a0004 心理咨询有规范 老人情绪有出口 2020-04-14 浙江老年报2020-04-1400006 2 2020年04月1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