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9版:达人

“毛衣奶奶”
15年坚持为孩子“织爱”

  因爱而“织”

  韩翠菊家住宁波市鄞州区东柳街道,今年84岁。她说,十五年前在电视上看到的一幕,让本已到含饴弄孙年纪的她为爱心事业再次忙碌了起来。

  “那年春节,我和女儿无意中在节目里看到,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冬天衣着单薄,有的甚至没有一件像样的毛衣。”韩翠菊说,她边看电视边陷入了沉思,总觉得自己应该为孩子们做点什么。忽然,一个朴素的心愿涌上心头——

  “我们家里有毛线,我给他们织。”

  说做就做。几个月之后,老人亲手织了36件毛衣。老人让女儿联系了需要毛衣的一所本地学校,并亲自送了过去。

  “奶奶织的毛衣真好看!”看到各种卡通图案的毛衣,学校里的同学们都爱不释手。不过毛衣数量有限,有两个孩子因为没有分到毛衣,当场哭了鼻子。

  韩翠菊看在眼里,格外心疼,“别哭别哭,奶奶再给你们去织。”

  从此以后,“毛衣奶奶”便把织毛衣当成了退休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家里的橱柜里逐渐塞满了各式各样的毛线。“每次出门,总想着买点毛线,久而久之家里就越堆越多了。”韩翠菊笑道。

  年过耄耋的韩翠菊,给自己立下“小目标”:“一星期织一件毛衣,一年就可以织50件。”

  因爱成“诗”

  最近有一件事让韩翠菊觉得特别高兴,那就是越来越多的编织爱好者决定自发加入“爱心毛衣”的制作队伍,一起为贫困地区的孩子织毛衣、送温暖。

  鄞州区东柳街道东海花园社区发起的“百人编织团”是这些爱心团体的代表。目前,团队已经招募了多个街道社区100多名编织手工志愿者。

  “现在社区也陆续收到很多爱心市民寄来的闲置毛衣,还有来自四川、河北、福建等地的爱心网友特意将毛线快递过来。”东海花园社区党总支书记王蓓说,年初,社区收到了一个来自福建莆田的包裹,里面有一个红白相间的编织袋,袋子里装的都是全新的毛线,“但包裹里没有留下任何信息。”

  “毛衣奶奶”的爱心故事,温暖了宁波一座城,也给了一些文艺工作者创作灵感。宁波诗词创作人“湿人甲”写了一首题为《织爱》的诗,专程为“毛衣奶奶”点赞。在《织爱》的结尾,“湿人甲”用深情的诗句写道:

  虽然未曾谋面

  却能触摸你的容颜

  千丝万缕

  编织爱的语言

  虽然未曾相见

  却能感觉你的笑颜

  千丝万缕

  编织温暖人间……

  得知320件爱心毛衣从宁波顺利出发跨越数千公里送往新疆库车,韩翠菊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在毛衣之外,韩翠菊还给当地的孩子们捎去了一份落款是“宁波韩奶奶”的信:“希望你们好好学习,有什么需求写信告诉我。如果毛衣合身的话,明年奶奶再给你们寄。”

  从2005年到现在,韩翠菊坚持用织毛衣的方式给贫困地区的孩子送温暖,目前已累计捐出超过1500件毛衣,成为远近闻名的“毛衣奶奶”。

  “我的愿望很简单,那就是让孩子们的冬天暖一点。”韩翠菊说。


浙江老年报 达人 a0009 “毛衣奶奶”
15年坚持为孩子“织爱”
2020-04-14 浙江老年报2020-04-1400006;浙江老年报2020-04-1400010 2 2020年04月1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