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筷公勺”进我家 文明餐桌千万家
我省离退休干部积极行动倡导餐桌革命
本报记者 祝萍 通讯员 程晨
本报记者 祝萍 通讯员 程晨
日前,浙江省委老干部局联合本报共同发布《“公筷公勺”好习惯 银耀之江见风尚》倡议书,号召广大离退休干部发挥优势,率先示范,共同推进“公筷公勺”进我家、文明餐桌千万家。
倡议获得了广大老同志的积极响应,目前,全省11个地市和省直单位的老干部已经行动起来。我省老干部以自己的行动,争做推广公筷公勺的大力倡导者、积极践行者和风尚引领者,掀起了一场餐桌革命。
创作接地气 走进群众心
老干部们各展所长,围绕推进公筷公勺主题精心创作,生动鲜活宣传使用公筷公勺好理念。淳安老干部新编睦剧、桐庐老干部创作快板,金华老干部自创婺剧,仙居老干部编唱“三句半”……近半个月来,涌现出了一大批以地方戏曲、朗诵、快板、述说、广播、小品、情景短剧、诗歌、书画、摄影等为载体的艺术作品,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生动宣传文明健康生活习惯,推动全民养成使用公筷公勺的良好习惯。
尤其是全省各级老干部活动中心的艺术团成员和老年大学的学员,结合现实生活,用群众通俗易懂的方式,创作了一大批富有艺术感染力、接地气受欢迎的宣传作品,比如,浙江老干部活动中心和浙江老干部艺术团一起创作的诗朗诵《公勺公筷好》,浙江老年大学办公室创作的快板《弘扬倡导文明餐》等,通过微信、QQ、钉钉、朋友圈等网上宣传,成为了老同志和身边人频频转发的网红作品。
带头树榜样 引领新风尚
老干部们不仅花式推广使用公筷公勺,而且身体力行。他们在居家生活中,以身作则,带头使用公筷公勺,为子女、孙辈做好榜样,并在外出就餐时,增强文明就餐意识,主动使用公筷公勺。
“推广使用公筷公勺,我非常赞成。”浙江老年大学银耀志愿服务站站长、浙江老年大学政研会副会长张秀文,已经坚持在家中使用公筷公勺36年。曾经在部队从事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她,深知其重要性,她说:“使用公筷公勺听起来是家常事,其实是国家事,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浙江老干部活动中心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许宝柱,也是使用公筷公勺的带头人。“2年前,我出去吃饭都会自己带筷子、勺子。”许宝柱说,他和老伴两个人在家,也都用专人专碗,客人来了,也分碗分筷或者用公勺公筷。以前别人会说他“讲究”,但是现在大家的健康意识都提高, 跟身边的朋友倡导使用公筷公勺,大家都很乐意接受。
结合“五走进” 持续宣传好
据悉,下一阶段根据疫情控制情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省委老干部局将充分发挥全省4231支老干部银耀志愿服务队、16万名老干部志愿者及全省30多万名老年大学、老干部活动中心学员(社团成员)的作用,分类引导、有序开展、线上线下融合,联合媒体,加大宣传推广公筷公勺使用力度。比如组织老干部银耀志愿者(团队)结合走进社区、走进农村、走进涉老机构、走进校园、走进老干部活动阵地的“五走进”活动,深入居民、村民、餐饮业、农家乐、民宿业者等群体开展宣传。
引导全省70多万离退休干部提高使用公筷公勺的意识,让“公筷公勺好习惯 银耀之江见风尚”不仅成为老同志耳熟能详的一句口号,更成为老同志弘扬文明新风、展示健康生活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