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义夫妻俩39年钻研“漆”事
武义夫妻俩39年钻研“漆”事
本报记者 苗露
通讯员 王东方
形容夫妻恩爱,大家总会说这对璧人如胶似漆,而用这个词形容金华市武义县大田乡宏阁村的钟宏云、徐德兰夫妇,更是再适合不过。
39年来,夫妻俩一直从事制做漆器、漆画工作,并且为大漆髹饰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不懈努力,在当地已是一段佳话。对于夫妻俩来说,漆器并不只是一门手艺,更是他们结缘的契机。
因“漆”结缘伴终生
出生于1964年的钟宏云,16岁初中一毕业就跟随做漆艺的师傅学习做漆活。当时的钟宏云一门心思想学手艺,学得特别认真。能吃苦、肯钻研,钟宏云小小年纪便得到了不少顾客的认同,久而久之成了邻里间有口皆碑的做漆师傅,请他去做活儿的人也越来越多。
1985年的一天,钟宏云在大田乡徐村做漆活。当时年仅19岁的徐德兰就住在邻家,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看到钟宏云用手指或橡皮沾上漆,随意地在床屏上、衣柜门上点画几下,几只对虾、几张荷叶或是几只鸟儿、小鸡等便活灵活现地展现在眼前。这等技法让徐德兰赞叹不已,之后每当钟宏云上工,她便忍不住要多看几眼。
“父母喊我回去做农活,都经常喊不动我。”徐德兰笑着说,从小喜欢画画的她当场向钟宏云表示,要跟着他学做漆活。钟宏云又惊又喜,惊的是当时女孩子学做漆活的在当地绝无仅有;喜的是,徐德兰是村里有名的“村花”,不仅长得水灵,还淳朴善良,这样的徒弟带在身边,自然是一件很美的事情。
于是,在征得家长的同意后,22岁的钟宏云收下了第一个女徒弟。第二年,师傅娶了徒弟,并且走上了如胶似漆的生活。
这对小夫妻挑着漆担走街串巷,挨家挨户上门服务,或是定做漆器,或是做些修补的活儿,抱着“以艺养艺、以艺学艺、以艺交友、以艺养家”的宗旨,边干活边学漆艺。这些年,钟宏云夫妇几乎跑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连儿子都是在甘肃省武威市出生的。
“孤独”坚守传统漆艺
上世纪80年代末,传统家具的集约化生产,迫使手工漆艺渐渐淡出家具市场,许多漆艺师傅不得不另谋出路。
但是,钟宏云夫妇依旧深爱着与漆打交道的日子,并且在这个时期研究出把碎蛋壳、贝壳在瓷器上嵌出各种植物、动物图案的漆艺和“收金工艺”。为了不让手艺毁在自己手里,夫妻俩决定一边做农活养家糊口,一边静心琢磨漆艺,以“孤独者”的姿态坚守着传统的“漆”事。
钟宏云发现,虽然漆器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但有些古旧破损的漆器因不舍得扔掉,不时有人找上门来请他们上漆修补,用以长久保存。
一次,一位漆器收藏爱好者请钟宏云去补修一张清代的桌子。面对雕刻精美但掉漆严重不堪的桌子,主人家表示只要能把漆“修旧如旧”,价格高一点也无所谓。钟宏云夫妇通过研究,多次在家里调制漆质,反复试验,用几个月的时间达到了主人家的要求,拿到了一份不菲的收入。更难得的是通过与这位漆器收藏爱好者交谈,夫妻俩了解到漆器工艺品有很大的市场。
抱着试一试的态度,钟宏云夫妇又制作了梅屏、挂饰等漆器工艺品,很快就销售一空。这两件事让他俩信心倍增,意识到若将漆器工艺与现代技艺相结合,未尝不能够在工艺品市场上占得一席之地。
1994年,钟宏云与妻子开办了漆香草堂工作室,潜心钻研漆器工艺和技术,专门制作漆器工艺品。后来,钟宏云还迷上了古时候制作大漆瓷的技艺。当时这个技艺在金华地区都失传了,钟宏云硬是钻研摸索出一套方法,成功制作出了大漆瓷,还延伸到不绣钢、玻璃等材质上使用。
舌能辨真漆 耐心做工艺
做“漆”事离不开“土漆”。钟宏云平时所用的大漆来自陕西安康市平利县,这里产的“安康漆”是中国历史上的三大名漆之首。多年的选漆经历,使钟宏云能够用舌头尝出是真正的大漆,还是作假的漆。
“真的大漆带点酸,还有香味,而有假的充进去,就有一种刺激的异味。”钟宏云说,原生态采下来的漆还是生漆,买来后不能直接用于髹涂,需要经过炼制,进一步蒸发水分,从而提高漆酚和漆酶的活性,以增加漆液的粘度。经过4至5个小时的炼制,生漆变成了熟漆,再与桐油调配以降低漆的燥性。
不同的时节,不同的调色,桐油的熬制程度也不同。在熬制桐油时,要用木刀不断地搅拌锅里的桐油。钟宏云靠肉眼和用手去试来甄别温度,而是否熬至最佳的效果,往往就在那10多秒的时间里。如果慢个几秒钟起锅,整锅桐油就没用了。
钟宏云说,调配好熟漆,制作才刚刚开始。髹涂底灰,将调配好的漆和陈年瓦灰相拌,均匀后髹涂在器物表面,待完全阴干后裱上麻布,以防止器物裂开,增加其牢固度,等裱布阴干,还需要反复刮灰,分别是粗灰、中灰、细灰,直到完成后的器物成为“灰胎”。
“髹涂、打磨都不能急,你一急,作品也跟着急,甚至比你还急,漆膜就破了。”钟宏云说,灰胎完成后,开始髹涂色漆。一般色漆需要多次髹涂,每一次髹涂后都需要数天等待晾干层层叠加。配合设计,在色漆髹涂的过程中进行镶嵌制作,这样的叠加才能让漆器在打磨出来后,展现出多层次的颜色。
近几年,钟宏云创造出的红妆系列先后获得各类奖项,而他本人也荣获了金华市工艺美术大师、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称号。这一件件作品背后,都有妻子徐德兰的身影。2017年,徐德兰被评为金华市优秀女匠,也荣获金华市工艺美术大师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