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病后付费”是种怎样的体验
就像在商场用信用卡购物
“先看病后付费”是种怎样的体验
就像在商场用信用卡购物
本报记者 徐小翔
通讯员 詹雅 张颖颖
“互联网之都”的杭州,在打造智慧医疗的路上又一次升级了。
4月2日起,作为杭州城市大脑卫健系统的重要组成,“先看病后付费”信用就医在杭州11家市属医院推行。计划到6月底,杭州市21家区属公立医院和1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临安区、桐庐县、淳安县、建德市四地的17家公立医院和7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将全面覆盖“先看病后付费”。届时,将有480多万人可以享受到信用就医的便捷。
杭州市卫健委的数据显示,4月2日、3日两天共有1505人开通了“先看病后付费”项目,其中有1676人在11家市属医院体验了信用就医。
余额不足 信用来抵
4月3日,记者在杭城多家推行“先看病后付费”信用就医的医院发现,“先看病后付费”的大幅易拉宝都已摆放在门诊大厅比较显眼的位置,上面操作全流程也一目了然。
上午9时左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一医院的门诊大楼,多数病人匆忙而过,鲜有停下脚步驻足了解情况。1个小时下来,也只有一两位会掏出手机操作一下。
而在诊间,情况会好很多。一个早上,该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周少波的专家门诊要看30多个病人,每次总会碰到几个因为医保卡内余额不足而遭遇就诊尴尬的。45岁的蔡先生就是其中一位。当天,他不慎扭伤了脚踝到医院就诊,周少波建议其做一个磁共振检查。蔡先生的市民卡插入卡槽后,显示账户的余额不足。
“我马上去楼下自助机上充值。”蔡先生有些抱歉地说。
“先别急着下去。”周少波递给他一本宣传小册子,并让助理指导蔡先生开通“先看病后付费”服务。第一步,下载“杭州健康通”APP,注册新账户;第二步,点击首页黄色标的“先看病后付费”,进行实名认证;最后,点击“同意并签约”,完成人脸识别。整个过程操作下来大概5分钟左右。
随后,蔡先生打开手机里的杭州市民卡APP一查,自己的钱江分(个人信用的一个评价标准)有620分,过关!也就是说,他只要在看完病后的48小时内点击“先看病后付费”里面的“在线支付”,就可以结算这一次就医行为的所有费用。
“喊停环节”被打通 提高就诊效率
“对患者来说,的确是节约了就诊时间。”周少波还有一个身份是杭州市政协委员,他关注杭州智慧医疗每一次“蜕变”。
“这次的‘信用付费’是对之前‘诊间付费’的再升级和补充,这样一来,就诊的连续性就会提高,对医患来说体验感都会是更好的。”周少波说,事实上,临床医生也一直苦恼于患者频繁进出诊间的问题,但长久以来得不到解决。不仅会影响就诊秩序,还会打断医生问诊思路。一旦这个“喊停环节”被打通,就诊效率会大大提高。
该院信息中心钮主任对“先看病后付费”信用就医也有自己的解读:“就好比是拿了信用卡去商场购物一个道理。”
“原本来回跑一趟至少就要5分钟,如果是高峰期更不好说,而现在,我可以等回到家后再付。”蔡先生看着自助机旁排起的长队说。
不过,采访中,记者也发现,老年人对这项新政的接受度相对低一些,还需要一定时间。
有望实现子女
为父母“埋单”
杭州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信用就医仅是给患者增加了一种便捷就医的途径,最终选择怎样的支付方式,还是尊重市民的个人选择。也就是说,如果觉得不需要这个功能,可以随时解约。
目前的系统下,还可以实现父母绑定孩子(18周岁以下)的医保卡,给孩子做结算。下一步,计划实现子女为父母支付,这样一来,哪怕不会用智能手机的老人也可以享受到政策的便捷了。
在杭州市卫健委办公室的电子大屏上,跳动着城市大脑卫健系统(舒心就医)的实时数据。
“杭州市属医疗机构的就诊人数、信用就医的使用情况、付费情况等一目了然。”市卫健委信息办主任何炜说。
据了解,早在2013年富阳区就开展“先看病后付费”服务。2018年底与钱江分融合,富阳区“先看病后付费”2.0版在杭州“城市大脑”综合版上线。截至2018年底,信用就医服务在富阳使用率达80%以上,违约率不到十万分之一。实施以来,富阳各医院患者排队付费时间明显减少,医院收费窗口排队现象基本消除。
杭州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年底,杭州智慧医疗还要出一个大招——“刷脸就医”全杭州覆盖。去年10月15日,在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率先试点“刷脸就医”,这也是全国首家实现“全流程、全人群刷脸就医”的医院。试行至今5个多月来,在余杭一院累计有近万人次体验,支付金额39万余元,方便了忘记带卡或手机操作不便的居民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