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12版:养生

接下来三个月还要继续防蚊

  本报讯(记者 徐小翔 通讯员 江歆 严敏) 我省每年的8至10月是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发病高峰,防控形势非常严峻。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今年1月1日至6月30日,我省共报告登革热病例31例,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本地传播的风险不断加大。

  登革热是登革病毒引起,经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的一种传染病,潜伏期一般为3-14天,多数为5-8天。患者在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5天都具有传染性,还有部分人感染登革病毒后,病毒在血液中存在但不发病,即隐性感染,但是同样能通过伊蚊将病毒传给其他人,临床主要表现为突发高热、“三痛”(剧烈头痛、眼眶痛、关节肌肉疼痛)和皮疹(以麻疹样和出血性皮疹为主,不高出皮肤),部分病人会出现喉咙痛、咽和眼结膜充血,厌食、恶心和呕吐也是常见症状。

  如何防登革热?首先,要消除或破坏蚊虫孳生地。比如,及时清理房前屋后的缸、罐、啤酒瓶、陶瓷器皿等积水容器;排干房前屋后及屋顶、沟渠死水,疏通下水道;家庭将垃圾放入密闭塑料袋并放入密闭容器中;家养水生植物每隔3至5天换水洗瓶、清洗根须,并注意容器的清洗,容器底部不要留有积水。

  减少与蚊子接触的机会。蚊子容易被热、光、汗液、体臭、乳酸和二氧化碳等吸引,建议使用纱窗、纱门,睡觉时挂蚊帐;避免在蚊子活动时刻(日出后两三个小时,日落前两三个小时)在蚊子出没频繁的树荫、草丛、凉亭等地方逗留;外出时在皮肤裸露部分使用驱避剂。

  尽量不要前往东南亚等登革热流行区,必须要去登革热流行区时,同样应采取以上措施减少与蚊子接触的机会,从登革热流行区回来后,若出现不适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并主动告知医生近期外出旅行史。


浙江老年报 养生 a0012 接下来三个月还要继续防蚊 2018-07-31 7891567 2 2018年07月3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