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1版:常青头版

10年累计志愿服务21174小时
他在公益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10年累计志愿服务21174小时

  他在公益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本报记者 徐小翔 通讯员 董维静

  这一年,有位老人哪儿也没去,但他却比所有人都走得远,他走的这条路叫作公益之路。他就是杭州的“公益达人”顾竞能。

  本报曾在2016年9月2日刊发《断了3根肋骨 他还坚持“到岗”》报道,故事的主人翁就是顾竞能。

  现在,他的身体已经完全恢复了,继续坚守在他的“岗位”上。

  想退“二线” 但大伙儿恋他

  隆冬腊月的清晨,站在大街上,人会忍不住发抖。上周四早上7时,75岁的顾竞能要从位于文三新村的家赶往钱江新城的青少年发展中心青少年服务台接12355热线。这段路并不近,公交车要开一个半小时,整整20站。这样的来回,他已经走了整整10个年头。

  10年间,顾老接过数不清的电话,有小孩子打来诉说成长烦恼的,也有孩子家长来请教教育孩子心得的,甚至还有来找工作的。面对每个寻求帮助的人,顾竞能总是能凭借自己的人生阅历和热心肠,帮助他人解决问题,温暖着他人。

  做公益同样会“上瘾”,一直是顾竞能摆在口头的一句话,却又是如此真实贴切。多年来,顾老一直身兼数职,比如杭州志愿者协会理事、协调部主管,杭州市城市微笑亭服务队队长等等,身份很多,但目标一致,都是为了公益。

  2015年8月,本是杭州志愿者协会换届的时候,已经担任了两届理事的顾竞能想退“二线”,把位子空出来给“接班人”。但换谁,怎么换,这些问题一直迟迟没有定论。不少跟随老顾多年的志愿者说:“老顾,我们还是愿意跟着你做公益,有你在心里就踏实了。”

  在城市微笑亭,顾老耐心倾听游客的问题,为他们指路。一些游客不知道怎么游西湖,他还会送上手绘迷你旅游线路图。对方如果有需要,他还会拿出纸巾、风油精送给他们。

  顾竞能所说的城市微笑亭,大多在西湖沿线公共自行车租车点,遇到值班日,他每天都要巡逻好几遍。

  G20期间的平安巡防工作中,他每天要走一万步。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确实发现了不少安全隐患。在文三巷巡查时,在居民丢弃的破棉被、家具垃圾堆里,他发现了3只液化气钢瓶。顾竞能立即联系社区领导,将液化气钢瓶转移至安全地点。

  顾老说,以前是用纸质版签到的,去年开始电脑刷市民卡记录,因为常常忘带市民卡有不少次都漏刷了。

  从2007年至今,他在12355青少年服务台服务了2700小时。他所在服务的4个志愿服务队里总计服务时间达到21174小时。

  6支部通讯已经出了24期

  这个“出品人”还要当下去

  杭州西溪街道文天社区党委6支部的30多位支部成员,拥有一份3个月出一期的 “6支部通讯”。从2011年4月13日“创刊”至今,已经出了24期。这份“专刊”的出品人就是顾竞能。

  6支部通讯里面到底藏着些什么呢?小到养生窍门,大到国家大事都在这份“专刊”上。

  除了支部的30多位成员外,想看它的社区居民们也可以拿到这份“专刊”。6支部通讯也会按照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栏目设置。比如去年G20峰会期间,22期里就多了一个“教你学英语”的栏目,里面有西湖十景的英文表达,还有生活常用语的中英文对照。

  因为还不会使用电脑,6支部通讯的排版都得靠顾竞能一个人手写完成,每当出刊截止日,他总要忙到10点以后才能休息。

  最近一期的6支部通讯,投稿的人还不少。看署名,有古今论、骆紫步、陆志等,其实这些都是顾老的化名。顾老也毫不掩饰其中的小心思,他这样做,为的是发动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6年来,这份“特刊”已成为支部党员之间交流信息、互通有无、增强支部凝聚力的“信物”。去年,6支部还依托这个平台谋划了学习党章党规的“以赛促学”活动。不少老党员还为此重新拿起作业本,认真学习。


浙江老年报 常青头版 a0001 10年累计志愿服务21174小时
他在公益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2017-01-03 浙江老年报2017-01-0300019;浙江老年报2017-01-0300020;浙江老年报2017-01-0300021 2 2017年01月0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