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女儿去上学
跟着女儿去上学
本报记者 王杭晨
对于徐姐来说,2016年是她变化最大的一年。
2015年初女儿从美国学成归来,年底就领了结婚证,带着喜气迎来了2016年;2016年6月,她荣升为外婆;9月,女儿研究生班的选修课在深圳教学点开课,母女商量了一下,索性来了一次5天4晚的陪读之旅。
这趟旅程有些特殊,因为她们还拖着一个可爱的小家伙。
女儿读书 我旅游
由于小孩还在喂奶阶段,女婿工作繁忙无法陪同,徐姐便请了年休假陪着女儿一起去。
她说,做父母的就是这样,孩子到哪,父母就会跟到哪;孩子有困难,父母必然挺身而出。
9月8日,徐姐三人坐了整整10个小时的高铁到达深圳。“我从没有去过深圳,非常难得的高铁之旅,我觉得坐高铁可比坐飞机有趣多了。”徐姐说,这也是这次旅行让她印象深刻的地方之一。
一下高铁,徐姐就发了朋友圈,坐标:深圳。没想到,发完没多久,马上有朋友微信她,“我也在深圳啊。”好久不见的两位好友马上约了起来。
“在深圳的第2天,我还碰到了朋友韩大叔,他请我和宝宝吃了粤菜。另外,女儿同学小董夫妇每天晚上都会选一家特色美食餐厅,让我们感受深圳夜生活。深圳的人文景点不多,但吃过了这些美食,让人有了再来的念想。”徐姐感慨,也许在一个节奏快、压力大的城市里,美食是另一种心灵的安慰剂。
这5天里,女儿每天早上8点去上学,下午6点放学回来。期间,全由徐姐负责照顾孩子。
这样的“你读我游”之旅,她们在过去的半年之内总共去了两次。徐姐说,托女儿的福,她可以带着宝宝去看看许多她目前还没来得及去的地方。
带孩子是一种乐趣
我问徐姐,一边照顾小孩,一边旅游,会不会感到很累,徐姐却表示乐在其中。
“带着孩子走在深圳的大街小巷里,品尝当地最特色的茶餐厅,这难道不是一种享受嘛!”徐姐说。
其实,从孩子出生开始,每个双休日都是由徐姐负责带孩子。工作日的下班时间,只要一有空,她就会带着宝宝到处转悠。她说,父母和儿女的关系,无非是你照顾我小,我伺候你老。
“辛苦自然是辛苦的,但是蛮有趣。”徐姐说,带孩子的辛苦程度,还得看自己的心态,如果你喜欢这种过程,那么再辛苦也能品出甜来。
她的朋友圈里满是宝宝成长的印记:
我家的宝贝满月了!这一个月形影不离,日夜陪伴,仿佛又回到了养女儿的日子。每天看着新生命一天天长大,累并快乐着!感谢这么多亲人朋友的关心厚爱,有家人朋友这么多的爱的关怀陪伴,小宝贝肯定会茁壮成长!期待你第一次的笑、第一次开口说话、期待你会爬会坐会站……人生因期待而美好!
“有人说,自己的孩子应该自己管,况且父母有父母的生活。我也爱玩,但是最关键、最困难的这几年我会帮衬着。”当孩子有了自己的孩子,她全身心支持。
60后“潮人”
徐姐是60后,徐姐的女儿是90后,然而她们之间却几乎没有代沟,互动非常紧密,“我女儿觉得,到哪儿都要带上妈妈一起。”
这得益于从小构建的良好的沟通环境。
“我老公会做茶道。我们常常坐在一起喝茶聊天,一坐就是3个多小时。交流多了,代沟也就少了。而且我们是新时代的父母,手机上各种软件都用得很溜,即便放我一人在国外,我也不会觉得手足无措,都能应付。所以,女儿不用担心我,她只管读书就好。”徐姐说,从代沟上来说,她们这一辈和父母反而比较深。
这几年,徐姐常劝父母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可父母觉得这太浪费钱了。软磨硬泡之下,他们总算是去了一些热门的旅游地。
“我是催着我父母出去玩,而我女儿女婿组织的旅游,我则是积极参与的。我甚至会自己组织,邀请孩子们一起来。”徐姐给父母选择的是较为安全的邮轮游,而她自己则更偏爱于刺激的、有趣的旅游方式。
再过几年,徐姐就要成为退休一族了。对于退休生活,她早已有了展望。
前段时间,徐姐和女儿女婿一起整修了桐庐老家的房子。
“我的理想是在家里开个图书馆,欢迎孩子们都来看书。我的专业是幼儿教育,暑假时,可以在这儿办个夏令营,免费对孩子们进行心理和学业的辅导,将来顺带再弄个民宿。乡村度假、儿童教育、亲子互动,这是我和女儿以后想做的。”徐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