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平洋那头带孙子
在太平洋那头带孙子
本报记者 张伟群
“小张,现在杭州是不是9点?我家阳台上太阳应该很好吧?我家老头儿有没有把花搬出去晒太阳?”跟陆英语音聊天的时候,她刚在美国旧金山儿子的家里吃完晚饭。
作为一个新潮的奶奶,陆英早就能够准确算出16个小时的时差,却还是惦记杭州自家的阳台,本来说要收拾碗筷、要给孙子洗澡,但还是忍不住跟我这个老邻居聊了很久。
当然对于这样提问式的聊天,我自然会一一为这位“洋奶奶”解答。
精英家庭的全职奶奶
半个月前,在又一次飞往美国的飞机上,陆英打开平板电脑里的相册,里面有她去厦门旅游的照片,有她刚刚做好新发型的照片,但她翻来覆去看的,是站在自家楼下随意拍的那几张。“这个楼道真的有点旧了,但是怎么看都不厌啊。”她说。
照片上的陆英身材纤细,衣着讲究,挎着名牌包包,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年轻很多。
陆英家的书柜里,放满了她从小到大的影集。5岁,她穿着漂亮的裙子,穿着小皮鞋,用蝴蝶结扎着辫子,脸上洋溢着灿烂自信的笑容。20岁,明星般耀眼的她,拍了很多套个人写真,每一张都记录下了那些大好韶光。30岁,穿着制服跟儿子、老公拍全家福,此时她的身影则蕴含着作为妻子的贤良和作为母亲的慈爱。50岁,化着淡妆的脸上还没什么皱纹,依旧饱含着岁月静好的从容……
从小家境优越,长大有一份很好的工作,嫁的丈夫现在是他所在领域的专家;儿子儿媳都是超级学霸外加工作强人,有一双孙子孙女。虽然可以说是“人生赢家”,陆英却觉得自己跟别的大妈一样——都要带娃啊。
去美国前,儿子的家在上海,她就上海杭州两头跑,在上海照顾上幼儿园的孙子。等亲家母来接班,又带孙女回杭州跟老头儿团聚几天。
在美国的中国式带娃
2015年,儿媳考上了一所美国名校,两口子随即辞去优异的工作,带着一双儿女迁徙到了旧金山,陆英也只好跟去帮忙。
儿子儿媳休息日的时候,他们便带她去自驾游、购物,但新鲜劲很快就过去了。后来她寻思着在这异乡嫁接一些老家杭州的乐趣,比如在自家花园里种点菜打发时间,但儿子说花园种菜,影响花园整体的美观,这样会让邻居对他们有看法,从而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于是这个计划只好作罢。
邻居们都很热情,如果有事相求,即使语言不通,他们也会尽力帮忙。但她还是想念在杭州和上海跟带娃老姐妹闲聊的日子。
旧金山郊区的社区里,一家一栋别墅,晚上寂静无声。少了在杭州住公寓的安全感,陆英几乎睡不着。
只是有一点没变,他们还是中国家庭。
陆英还是两地奔跑,老两口还是聚少离多。“都一样,无非是高铁换成了飞机,陆地换成了太平洋。”陆英说。
带孩子,还是吃喝拉撒全包。孙子的小脑袋还是特别爱出汗,她还是每天都给孙子洗枕套。孙女胆子小,跟别的孩子玩不到一块儿,她还是给邻居小孩送吃的玩的,希望他们多来跟孙女玩。
家长里短,也没怎么少。特别优秀的儿媳,身上那几个小毛病还是没改。那么多的亲戚,谁家有事,也还是需要她出面解决。
相册里的自己去哪儿了
但是美国生活给一家带来的变化,还是悄悄地来了。
有一天晚上,4岁的孙子说不再跟奶奶睡了,要自己一个人睡一个房间,因为班里的美国小朋友都是自己睡的。
她开始知道,需要用国际眼光去重新审视自己带孩子的观念。以前,她内心深处认为自己在替儿子看管物品,要周全保护,不磕不碰。孙子这句话教会了她,孩子是独立的人,适当地放手,才能让他们真正地成长。
再一天,陆英带孙女出去散步,这是她每天必做的功课。邻居老夫妇经过,比划着说了半天,她终于明白,对方在问她为什么整天在家带孩子。看他们开着房车远去,陆英突然想起曾经时尚的自己,也是这般潇洒自在,时不时也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她也知道,不应该把自己尘封在过去的相册里,她想跟老头儿一起侍弄花花草草,想掀开那把古筝上的盖布,重新弹起心仪的乐章,想参加老同事组织的模特队走起猫步,展示自己曼妙的身姿……但是,儿子儿媳刚刚在异国他乡落脚,需要打拼;老头儿为了孩子, 甘愿独自生活。跟这些相比,自己这点牺牲算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