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1版:常青头版

鸿雁南飞 书信缓缓归
视如珍宝的3000封信 如今一一奉还

  鸿雁南飞 书信缓缓归

  视如珍宝的3000封信 如今一一奉还

  本报记者 罗瑞斌 通讯员 姚秀平

  “记得我进校后,您给我的第一封信中,就提醒我千万不要有混的意思,要保持水晶般的纯洁。我很感谢您对我的嘱托,您的话我摘入了日记,并抄后贴于床头,作为我的座右铭。”

  这段内容摘自一封写于30多年前的书信中,30多年的时光中,该信一直由收信人徐近朱小心收藏着。

  近来,这封信又回到了寄信人的手中。其实,在徐近朱这里,如此“易主”的书信并非只有这一封,而是有近3000封,都是徐近朱34年执教生涯里所教过的学生写给她的。

  不能让信淹没

  “学生们寄给我的信,我都仔细地收藏着,哪怕搬家,这都是我必定先打包送往新家的物件。因为我觉得这是我教育付出的回报,所以备感珍惜。”今年61岁的平湖市退休教师徐近朱说。

  既然如此珍视这些书信,那为何又要亲手送掉这些宝贝?其实此事缘起于去年,徐近朱从自己幼儿园的陈老师处获赠到一张她自己小时候的照片,照片背后写着“送给敬爱的陈老师,学生徐近朱”的字样。

  “我当时猛地想起,这张照片是我送给老师的,回过头一想有意思极了。后来我觉得学生写给我的书信我也要还给他们,不然让岁月淹没这些青涩的文字,岂不是太可惜了。”有了这个念头后,一向做事雷厉风行的徐近朱便一封一封将信送给自己所能联系到的学生。

  这些信的确也让自己的学生兴奋不已,面对自己所写的文字,也是感慨良多。在平湖的几个学生一商量,给徐近朱办了一个书信展。“这弄得我很烦恼,但是也有个好处,就是来上门取信的学生越来越来,现在的信几乎都送出去了。”徐近朱说。

  文字里的关心

  与徐近朱交谈中发现,虽然徐近朱收到3000多封信,其实她自己也回了3000多封过去。“凡是学生写信给我,我必定回信给他们。不仅仅是出于礼貌,而是我在信中看到了学生的一些迷茫和疙瘩。”

  比如学生周鹏(化名)曾在信中有一些负面情绪,徐近朱便立马回信,吐露自己的一些看法。

  在回信中,她写了这么一段话:你很幸运,在初中、高中里,你一直处于“养尊处优”的位置,因此很容易有一种自以为了不起的想法。但是进入大学后,在众多佼佼者中,你很可能遇到一些挫折。如果遇到了请你也不要气馁,有波浪的生活才有味道,你说不是吗?另外,你有惰性,也比较看重实惠,这点你要改改,不然你可能会成为区区一般的人。也许我已没有资格来这样说你,但是都是肺腑之言。

  周鹏收到这份信后,立马意识到自己的毛病,也将自己的“乾坤”扭转了。“现在的周鹏发展得很不错,他说感谢我当初用文字给他敲响警钟。”徐近朱说。


浙江老年报 常青头版 a0001 鸿雁南飞 书信缓缓归
视如珍宝的3000封信 如今一一奉还
2016-11-29 浙江老年报2016-11-2900018;12987153 2 2016年11月2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