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5版:才艺

50年老手艺
6个月细打磨

  50年老手艺

  6个月细打磨

  永康66岁钉秤人造出“中华第一秤”

  本报记者 苗露

  “秤是中华民族公正的象征,有它的文化含义。我14岁开始钉秤,这也算是给自己一个纪念。”来自金华永康的朱子岩如是说。

  你问他是谁?这位66岁的老手艺人可是在当地火了一把。前些日子,他拿到了由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颁发的“最大的秤(小叶紫檀)——‘中华第一秤’”大世界基尼斯证书。

  朱子岩是土生土长的永康市古山镇坑口村人,从14岁那年开始,他便与杆秤结下了缘。

  “我们家代代都钉秤,到我这儿已经是第五代了。现在我大儿子也和我一起做,我还想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朱子岩说,当年路边小贩人手一柄杆秤的日子里,他以钉秤为生;如今电子秤盛行,他又玩起了“创新”,把杆秤做成了艺术品。“如果不弄点新鲜玩意,这门手艺会绝种的。”

  说起获得“中华第一秤”称号的那杆秤,朱子岩显得很自豪。

  他说,这其实不是他第一次钉这么大的秤。今年年初,朱子岩钉了一杆长3.32米、自重30公斤、秤砣重25公斤、能称944公斤超级木杆秤。当时,这杆秤已经超过了资料显示世界上最大的木杆秤纪录,但由于是给顾客定制的商品,他只能将杆秤交给对方。

  之后,朱子岩总是想着要给自己留个纪念。于是,正月还没过完,他便奔赴上海购买了一根小叶紫檀木料,之后的6个月,老朱就窝在家里“闭门造秤”。

  大到杆秤的手工绘图、秤杆打磨,小到秤花秤星的选料,他都再三检查,精雕细琢。9月,一杆自重33.8公斤,能称重1000公斤的巨型杆秤终于完成。据说,这杆秤最大直径为72.4毫米,圆度正负不超过0.2毫米,直度误差不超过0.5毫米,钉入了约40000颗千足金秤星制成八仙等图案,既大气又美观。

  “一开始没想到自己能评上‘中国吉尼斯’,我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的。”10月,朱子岩在家人的孤立下,与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取得了联系,他的作品很快获得了对方的认可。没过多久,一家人便一同来到上海,领取了那本大世界基尼斯证书。

  “现在年轻人对这门手艺不太感兴趣了,我想继续做一些既能使用,又能当装饰观赏的东西,不能让老手艺就这样消失。”朱子岩说,秤在商家眼中还是吉祥的象征,如今他也会为一些熟识的商人朋友钉秤,“爱好并且懂行的人,我才会卖秤给他们。”


浙江老年报 才艺 a0005 50年老手艺
6个月细打磨
2015-11-23 浙江老年报2015-11-2300005;4070333 2 2015年11月2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