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6版:真相

母鸡 公鸡
不是笑话是科学

  母鸡  公鸡

  不是笑话是科学

  前几天,四川有位民警 @泸警小陈发了这么条微博:我就想问报案人你到底几个意思?

  内容都在一张图片里,上面一张图是110指挥中心的接警信息。一位村民报案说,旁边工地噪音太大了,弄得他们家的鸡已经一星期都没下过蛋了,请警察前往处理。

  噪音污染,这事得管啊。反转在后面,下面的图是处理结果:民警到达现场后发现,报警人家中饲养的全是公鸡,不会下蛋。已告知工地减少噪音。

  微博自然引来许多网友吐槽。

  但是,事情到这还没结束。有人说,赵本山春晚小品里不是有一句“下蛋公鸡,公鸡中的战斗机”。高考生物卷也出现这么一道题:母鸡变为公鸡后,与正常母鸡交配,后代性别比例是多少?

  动物学专家表示,母鸡变公鸡,几率比较低,大约万分之一,但却是自古有之,比如我国就有个成语叫“牝鸡司晨”,字面上的意思就是“母鸡报晓”。

  所以,母鸡变公鸡不是笑话,更不是灵异,它是科学啊!

  高等动物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人类有一对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大多数动物也遵循XY性别决定规律。但在一些动物身上,则是ZW染色体决定性别,雄性为ZZ,雌性为ZW。鸡的性别决定方式就是ZW型。

  不过,在“母鸡变公鸡”的案例中,它改变的不是染色体,而是生殖腺和由此引起的表型性征的变化,这种现象被称为“性反转”。也就是说,变成公鸡的母鸡,染色体依然是ZW,但体内长出了睾丸,分泌雄激素,因此开始停止生蛋,长出鸡冠和长尾羽,会打鸣,甚至具备使其他母鸡受精的生理功能。

  引起性反转的因素很多,如动物的生理状态、外界环境以及激素处理等。

  “牝鸡司晨”其实就是古人发现了“性反转”的案例,但因为无法理解这种现象,所以被有的人误读为是凶祸之兆,以这个成语来比喻女性篡权乱世。 本报综合


浙江老年报 真相 a0006 母鸡 公鸡
不是笑话是科学
2015-04-01 浙江老年报2015-04-0100006;浙江老年报2015-04-0100010 2 2015年04月0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