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老年书画研究会名誉会长孙建民——
新时代书法要为社会服务
浙江省老年书画研究会名誉会长孙建民——
新时代书法要为社会服务
□记者 吴琴峰
通讯员 季家雄 谭启晓
今年81岁的孙建民每天都要看《浙江日报》,读到精彩处还会剪下来。但与一般人剪报不同的是,他会仔细地将剪报上的细小文字,呈现为一幅幅书法作品,并随同原报一起寄给文中的人物。
走进孙建民的书房,正中的书桌上铺着一张宣纸,纸上的每个字都朴实有力,一如孙建民给人的第一印象——清癯健朗。
对孙建民来说,练习书法纯粹是退休后的一项兴趣。没想到的是,这一提笔就再也停不下来了。
从1995年到浙江省老年大学学写书法以来,整整20年,孙建民一直坚持学练书法,已经完成了十余万字的作品。然而,他并不满足于每天的书法练习。孙建民觉得,书法不仅仅传递文字的形体美,还可以发挥更大的功用。
比如,在写者和欣赏者之间传递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去年6月,孙建民看到《浙江日报》上发表了12位县(市、区)委书记学习焦裕禄精神的心得文章后,深受感动。花了整整15天,将12篇共1万多字的体会文章录成书法作品,分别寄送给每位县(市、区)委书记。
“我是一名书法爱好者,理应创作一些弘扬时代精神的书法作品,用这些作品传播正能量。”已有60多年党龄的孙建民说道。
但孙建民也深感一个人的力量很有限,2009年,他发起成立了杭州市滨江区老年书画摄影协会。
平时,大家聚在一起学练书画、摄影,同时也会开展书画进社区的活动,为居民义务写春联等。
“我们会组织大家多做一些服务社会的事情,比如带着书法作品看望慰问‘最美妈妈’ 吴菊萍和‘爱心爸爸’吴仁贤等,我们还发起了不少捐款活动。”孙建民指着自己“玉树不倒 青海常青”、“心系芦山 祈福雅安”的书法作品说道,上面盖满了捐款者的印章。
在孙建民看来,新时代的书法是要为社会服务的,而不仅仅是个别人的收藏品。
对此,现任滨江区老年书画摄影协会常务副会长的华夫明也很认同:“这也是孙老会长和我们协会一直在努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