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也幸福
本报记者 余晓叶
近日,杭州读者施莲寄来了和老伴的结婚照,和我们分享照片背后的故事。她和老伴吴水法是松阳简易师范学校的同班同学,相识于1947年秋。
当时,吴水法是班长,字写得不错。施莲还曾买了一本精美的信笺请他帮忙抄录流行歌曲。1949年5月家乡解放,吴水法参军了,之后两人也就没有联系。
抗美援朝时期,施莲也投笔从戎。1954年9月,她从部队转业保送到南京地质学校学习。
1956年3月,一个偶然的机会两人又相遇了。当时,松阳简易师范学校的一位同学来南京地质学校学习,与施莲聊起老同学,并给了她一位蔡葱莲同学的联系方式。“我当时给她写信,并附上了自己的近照。而正巧,吴水法从朝鲜回国办事,和蔡葱莲相遇并看到了我的信和照片。”施莲回忆,就是这么巧合,两人又联系上了。
两人开始了长达一年的书信来往。那时候从朝鲜军邮到南京要一星期,施莲每周都能收到来信。两人约定使用同样规格的信纸,便于日后装订成册保存。“我们履行了诺言,装订了两本珍贵的情书。可惜,在一次搬家中,书信弄丢了。”
1957年春节,吴水法回国探亲,提出结婚。1957年1月23日,两人在南京领了结婚证。没有聘礼、没有仪式、没有新房但是都感到很幸福。
婚后第二天,两人回到松阳,告诉双方父母和亲戚婚讯。“我们的婚事就是这么简单,拿现在的话说就是旅行结婚。”施莲说。
婚后,两人一直分隔两地,一直到1958年,两人被调到杭州,才团聚,生活平淡却真切。
简单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