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激活”历史
衢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助推细菌战衢州展览馆提升工程
本报讯(记者 夏凌)刺耳的空袭警报骤然响起,衢州古城陷入生化病毒阴影,哀嚎遍野,白骨森森,只剩下烂脚受害者在废墟中无奈哭泣……走进细菌战衢州展览馆,便能看到一部震撼的3D电影,电影将苦难悲壮的历史呈现眼前,使人仿佛身临其境。
2010年,细菌战衢州展览馆成为了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文保单位,但展览馆的陈列手段比较单一、内容单薄,静态的图片文字展板加上屈指可数的实物,很难吸引青少年去观看。衢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为了让更多的青少年主动走进展馆,了解历史,决定着手筹划展览馆的陈列布展提升工程。
通过查阅大量史料、奔赴哈尔滨731陈列馆征集日军使用物品、学习其他展馆经验等一系列的准备,2013年4月,陈列布展提升工程正式启动,市关工委多方筹措资金近200万元,历时4个月,终于使细菌战衢州展览馆焕然一新。
市关工委办公室副主任邱元骁介绍,更新后的展陈除了运用珍贵的历史图片和文物外,还借助数字科技手段,通过场景还原、3D影视、多点触摸、增强现实等方式,营造视听冲击和互动体验,“激活”历史,使参观者有更直观的感触。
“惨绝人寰的历史,虽然令人伤痛,但更警醒后人。”站在和平柱前,82岁的细菌战中国受害者原告团成员之一杨大方感慨地说,“希望年轻人在记住历史的同时,更能承担起传承历史的使命,珍爱来之不易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