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马灯”弘扬平湖民间艺术
近日,从北京第三十一届春节龙潭庙会上传来喜讯,由平湖市选送的民间舞蹈《手马灯》,喜获全国优秀民间花会展演金奖,同时获得最佳编导奖、最佳表演奖和最佳道具奖,成为8个优秀民间花会节目中唯一获得4个奖项的参演节目。
手马灯马跃龙潭庙会
32名表演者手持红、黑、黄、粉四色马状道具,身着相应的驯马服,踏着锣鼓声奔跑出场,一边舞动手中的马灯,一边快速地变换各种阵形,时而独马展艳,时而群马飞奔,宏大而细腻的节目编排,将南北方文化的表现手法融为一体。这是今年北京第三十一届春节龙潭庙会上唯一一支来自南方的花会表演团队,平湖手马灯在当地赢得了相当高的人气。
“1月31日《北京晨报》头版大幅图片新闻报道了我们。”《手马灯》节目编导、平湖市文联副研究员沈德华抑制不住心中喜悦。他说,专家连续几天都评价这个节目“好”,主要是文化底蕴深厚、编排新颖、气势宏伟、服装艳丽,演出效果非常好。
弘扬平湖民间艺术
平湖民间艺术为何会受北京市民青睐?沈德华告诉记者,手马灯这项民间艺术有600多年的历史。600多年前,在如今平湖曹桥一带有一个养军马的场所,后来那里就出现了一个流传至今的地名——马厩村。历史变迁,养马场消失。 一些村民为了纪念军人驯马的景象,尝试着用纸张、竹篾等做一些小马,里面点上蜡烛,夜晚挥舞着小马跑在乡间小道上。这种舞马灯就成了一种民间艺术。
1982年的时候,沈德华和同事在全国民间艺术普查时发现了这一艺术,并通过老人的口述进行了记录。但真正排练这项艺术,已经2002年。 沈德华利用半年时间将节目改良编排,从一人两马改变成一人一马,道具设计更新颖实用。
沈德华的另一个身份是平湖老年大学民族舞班的教师,他将舞蹈与平湖民间传统文化相融合:“这次得奖与‘金平湖’深厚的文化底蕴分不开,我们还有多个散落在泥土中的民间文艺精品,我们会不断挖掘创新,把平湖民间文艺做成品牌。”
记者 徐小翔
通讯员
朱加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