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2版:特别报道

评剧白派王冠丽人生如戏

李瑞环牵线 拜师骆玉笙

  9月9日,《浙江老年报》第二版刊登了《李瑞环情有独钟的评剧要来杭演出了》,许多读者打来电话,表示对此次表演很感兴趣,更想具体了解一下白派名角王冠丽的情况。为什么她能成为评剧白派的第四代传人?她的演唱风格如何……本期,记者将带大家一起走进王冠丽的评剧人生。

  记者联系上王冠丽时,她正在天津市艺术职业学院教戏,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她与记者聊了起来。

  王冠丽语调婉转,时轻时重,听她说话就像在听一曲戏,上下起伏,优美醇厚。“现在,评剧就是我的生活,传承白派艺术精髓是我最大的理想,我会矢志不渝地追求下去。”

  她的故事,可用一句话概括:人生如戏,戏即人生。

  机缘巧合 传承白派

  王冠丽一开始学习的并不是白派表演艺术,而是刚劲清脆的刘派和玲珑婉转的爱派艺术。怎么后来转学白派了呢?王冠丽回忆道:“说起来,还真得感谢老市长李瑞环。”

  1986年,时任天津市市长的李瑞环在视察天津市评剧院时,提出要大力发扬评剧流派艺术特色,建议天津评剧院也培养一些白派演员。王冠丽凭借灵敏的悟性和涉猎其他艺术流派的积累,“转轨”改学白派。在一次全国评剧青年演员大赛中,她大气的台风和低回婉转浓郁的白派声腔韵味,震惊了四座,老师们欣喜地发现白派有了后来人。

  从那以后,王冠丽正式步入白派的门槛,当年与筱白玉霜合作的艺术家们,都纷纷伸出援手,向她传授白派艺术的真谛。王冠丽说:“天才来自勤奋,‘功到自然成’这是永恒的真理,不想付出只想收获只能是奢望与幻想。”

  李瑞环给骆玉笙推荐了个弟子

  学习白派期间,王冠丽听闻白派创始人白玉霜早期曾学过京韵大鼓,她深受启发,也买来唱片私淑骆玉笙的京韵大鼓,并且学唱得惟妙惟肖。

  1996年11月,一个偶然的机会,李瑞环在向演员们讲艺术修养时,说京剧大师张君秋主张京剧演员要学学京韵大鼓吐字归韵的技巧,顺便问大家会不会唱京韵大鼓。

  王冠丽当即就唱了骆派的京韵大鼓《剑阁闻铃》和《丑末寅初》。李瑞环听后鼓掌大笑,称赞她唱得很有骆派味,并问她想不想拜骆老为师,当面向她请教。王冠丽激动地说:“只要骆老教我,我一定好好学。”

  “我以为老市长也就这么一说,没想到过了几天还真的接到了他秘书的电话,说是和骆老约好时间地点去拜师。”11月9号,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王冠丽见到了李瑞环和骆玉笙,她这才相信是真的,“我永远都忘不了那场简朴而又有意义的拜师仪式,我和骆老师互相交换了礼物,我挑了一件工艺灯送给老师,老师也将她的京韵大鼓专辑送给了我, 现在想来都觉得很幸福。”她告诉我们,骆老当时还说:“老市长把王冠丽这块‘和氏璧’给刨出来了,我一定教好这个徒弟!”

  骆玉笙破例天天开“小灶”

  王冠丽悟性高,进步快,骆老很是欣赏,从一开始每周给她授课一次,到后来打破惯例天天给她开“小灶”。在对王冠丽格外重视的同时,骆老的要求也很严格,一字一腔掰开揉碎地给她讲解“京韵”的技巧与特点,一遍又一遍为王冠丽做示范,一再嘱咐她要多听多练。“有时,我学习回来,刚进家门,骆老电话就到了,问我在干什么。只要听到我在放学习录音带,老人家就非常高兴。”

  在骆老师严格要求与悉心教诲下,王冠丽不到一年就学会了大小11段骆派京韵大鼓经典唱段。1997年9月,在天津市两年一届的“津门曲荟”上,骆玉笙带领王冠丽一起登台演出,引起了巨大轰动。

  王冠丽始终对骆老师充满缅怀与感激之情。每次演出完毕,都会应观众要求,加唱骆派京韵大鼓选段,受到热烈欢迎,这也成为她演出的一个“品牌”。

  李瑞环亲自指点唱腔

  最近,王冠丽和她的剧团团员们正在排练一出新评剧《马昭仪》,由著名京剧《楚宫恨》改编而来。“这出评剧的唱腔由我自己设计。”王冠丽说,每一个唱段排好后,她都会录下来,自己反复地听,反复地改。“其中的一个重点唱段,已经调了十几次音了,还没通过。”

  原来,李瑞环让演员们把自己的唱腔录下来,通过电脑传给他,他再给出指点和建议。“我们老市长的耳朵真的很厉害,总是能一针见血地指出细节上的不当之处,帮助我们进行调整。”

  当记者问王冠丽有没有找接班人时,她谦逊地笑了:“我觉得自己还不够优秀,好像还没资格带弟子。”除了爱好戏曲以外,王冠丽还自学工笔画好几年,“我很喜欢那种听着优美的音乐,独坐在画架前画画的时光。”

  王冠丽告诉记者,剧团一直力求原汁原味地继承白派表演艺术。她说:“其实越是纯粹的东西,越能吸引观众,现在来剧团看评剧的年轻观众也特别多,我们相信会越来越多的。”


浙江老年报 特别报道 a0002 李瑞环牵线 拜师骆玉笙 2013-09-16 3181529 2 2013年09月1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