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6版:往事追忆

这里,我们曾种植青春

  □黄亚洲

  这是特殊年代的一道特殊风景。场部成了团部,大队建起营部,中队成了连队。在全场弯弯曲曲的山道上,每天清晨都跑动着年轻的脚步,军哨声与口令声此起彼伏。

  这一时期,自1970年初夏至1973年盛夏。当时,我本人也是兵团战士中的一员,我从西子湖畔来到天子岗水库旁,21岁的胸腔一下子灌满了南湖林场的清新空气。在我的印象中,那时候,军队干部是如此日日夜夜地谛听着年轻人的思想脉搏;地方干部是如此友善地给我们讲述南湖林场的不平凡的建场史,以及细心地传授我们各种生产技能。我们认真地军训、劳动、“双抢”、秋收以及捧读“红宝书”;我们在坡道上采茶叶,在深夜里守果林,在砖瓦厂烧红砖,往山坡下背驮沉重的油桐籽与油茶籽;我们也以各种方式,譬如以参加“兵宣队”之类,深刻影响着同时生活于林场的大批“刑满留场就业人员”、“解教留场就业人员”、“生产自救人员”的自我新生过程。

  我当年被抽调为浙兵三师九团三营十三连兵宣队队长。我们这支兵宣队甚至还在全团范围内介绍过“在场员连队破积案”的“先进经验”。我当年在“团三代会”上发言的时候,坐在主席台正中的师政委喜形于色地向左右小声感叹“紧张,紧张”,因为在“一打三反”运动中向“场员连队”大批派遣兵宣队,是他的“杰作”。

  这三年的浙北地区的阳光,确实非同寻常。我们这些“知青”的肤色很快地就接近了“北林场”与“南林场”的土地。我们在曲折的历史中,了解了很多,懂得了很多,悟到了很多,也成熟了很多。

  在我们的青春抽出一片又一片的新叶的时候,我们知道,就是这块善解人意的土地,给了我们必要的难得的养分。

  我们现在生活于城市,但我们时常在新茶飘香的时候,甚至在梦境里,嗅到这片土地的温存的气息。我们要向至今还工作、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亲人们说,欢迎你们经常地联络我们,如果我们还能为这片土地贡献一点什么,我们将非常乐意。

  因为联系这片土地,就是联系我们的青春,就是联系我们自己。当然,我们也遗憾地知道,由于岁月的一向无情,我们如今已是热力大减。但是,有一点是不会改变的,那就是我们在任何场合下叙述自己的一生的时候,我们都将用极其深沉的不带任何修饰过的感情,提到“南湖林场”这四个字。


浙江老年报 往事追忆 a0006 这里,我们曾种植青春 2013-05-22 3032562 2 2013年05月2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