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谨防心脑血管病
近日,75岁高龄的冯大伯在晨练时意外摔倒导致昏迷,经过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抢救后才脱离危险。
冯大伯年轻时就有传导阻滞,但因为之前一直没症状就没有引起重视。没想到这次摔倒竟是由“心”而发。
据市三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马丽萍介绍,心脑血管病每年有两个发病高峰期,即每年的11月至第二年的1月(秋冬季)和每年的3月至4月(冬春季)。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各种疾病的高发季节。一年四季,气候变化最无常的季节就是春季,气温忽高忽低、骤升骤降,容易使人体植物神经中枢系统发生紊乱,进而导致调节功能失控,病菌会乘机而入。
随着气候的转暖,人们的户外活动增多,心肌耗氧量也随之增加。有的老年人,特别是患有冠心病的人,心脏对由静止期到活动期的负荷量增加一时不适应,加上有的老人对活动量掌握得不好,活动量过大,容易诱发心绞痛或心梗。
马丽萍提醒,患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在气候多变的春季一定要做好以下防范和保健工作:保暖,“春捂秋冻”就是顺应气候的养生保健经验;通风,尤其是在一些比较密闭的场所、装有中央空调房间的要经常通风,即使气温比较低,也要保持每天开窗2次,每次10分钟以上,利于空气流通,减少细菌、病毒在空气中的密度;运动要适度,避免供氧不足,加重心脏负担;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家属也要多关心身边老人的外出安全,特别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疾病的老人,尽量不要单独出行,如要进行晨练,也不要选择偏僻的地方,以免发生意外时无法及时获得救助。
通讯员 黄春燕 见习记者 苗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