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8版:乐龄风尚

比一比,谁的手艺巧!

  □记者 沈爱群 楼嘉卉 通讯员 严爱国

  一个茶壶的把手,是把藤条拉成极细极细的丝,比头发丝粗不了多少;爆米花机的煤炉,用LED节能灯连接,一摁开关,立马整个炉子就燃烧得红彤彤的;女式28寸自行车长度不超过30厘米,令人惊奇的是车轮子、踏脚板还都会动……看了沈师傅的作品,别人都称赞他:完全是个设计师嘛!我们则一个劲地感慨:高人在民间!

  高 约10厘米的花梨木摇椅,连续可摇40多下

  鸟笼、秋千、藤椅、吊篮、黄包车……这些就是沈秋法独创的手工艺品。记者面前的10多个物件,全部摆在一张直径80厘米的玻璃桌面上,一点也不显得挨挨挤挤的。

  拿起这位来自杭州凯旋街道67岁民间高人的作品,挨个儿说过来,所有在场人员的眼睛就一次次发亮。

  这辆女式28寸自行车,是他2年前做的第一件作品。铃铛、刹车……但凡老式自行车该有的部件,一个都不少。特别是那个车把手,用一根藤条一气呵成,该褶的地方就褶一下,该弯的地方就弯过来,所有的细节他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现今指着这辆车子,沈师傅不无得意地告诉我们:“构思时,我就跟人说:‘我要做出的车子啊,车体长度不超过30厘米,轮子和脚踏板都要会动。’当时,大家都说肯定做不好,没人相信。”

  如果你家中有自动摇椅,你就知道我们面前这把花梨木摇椅的“份量”了!底座、椅面、扶手、靠背……每个部位的弧度都不相同。这些弧度,沈师傅一点不差全做了出来。拿起这件极其逼真的作品,我们说试试它能摇多少下吧。沈师傅说声“行啊”,就让这把摇椅在桌面上摇了起来。一下两下三下……43下!在全场一片惊呼声中,这把高约10厘米的花梨木摇椅终于停住不动了。

  做 的时候需要聚精会神,颈椎会很累

  其实,沈师傅做这些手工艺品的用料就是普通的藤条、毛竹和木头。他使用的工具,无非是美工刀、刨子、锉刀、砂皮。“最大的那件,也不超过40厘米。”他解释说,“主要靠的是眼力和手巧。”

  “首先是构思、估摸着大小,然后断断续续工作,直到把它变成活生生的作品。”沈师傅直叹,“特别是在做的时候,需要全身心投入,聚精会神。一段时间下来,我的颈椎就会感觉很累。”

  累归累,但他始终对这个爱好欲罢不能。

  看看这辆独轮车吧。车上放着两个水桶、一个板凳;车夫肩上拉着的那根纤绳,是用3根棉线一样粗细的藤条,像编女孩子辫子那样编出来的;那把茶壶,看起来还没一颗黄豆那么大。

  这是一个爆米花机,我们记忆中街头巷尾“嘭”的一声响时会让孩子们四处奔走的那种。风箱旁的那一小堆黑黑的煤炭,是沈师傅硬是用木头一点点烧出来的木炭。“为的就是逼真嘛!”他笑笑说,“这个爆米花机,我还有一点不满意,下次在用料方面还得改进一下,可以做得更自然、更古色古香些。”

  把 56字打油诗用微雕刻上作品

  我们去的那天,沈师傅早上6点就到楼下刨刨凿凿,他说楼下光线好、空间大,有利于思维的拓展。

  他现在正着手进行的,是一个放在钢丝车上的卖肉摊,体现上世纪70年代一位卖肉师傅的生活情趣。当天,那辆钢丝车的车体他已经用花梨木做好,古典味十足;放在车上的那半个猪身,他也做得差不多了,红樟木的猪身,一根根肋排是用白色木头镶嵌进去的,惟妙惟肖。

  在他的构思里,接下去他还要再给这辆车装上轮子、车把手,肉摊上再放上木墩、一把刀、一杆秤,当然也少不了卖肉师傅用以钩肉的那些钩子;“再设计一个鸟笼子,高度不超过3厘米”;挂上1972年的价格牌:条肉0.73元/斤,全精肉0.82元/斤,杂排0.38元/斤……

  他还从口袋里掏出一首自己写的打油诗:人生短暂常思念,寻欢作乐年复年。千万切记老人言,一生哪有永鲜艳……“这56个字,我准备在翡翠玉上用微雕的方式创作好,挂在卖肉摊的显眼位置。”他说,“采用微雕的手法,还原我们生活中已经逝去的一些场景,是我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浙江老年报 乐龄风尚 a0008 比一比,谁的手艺巧! 2013-04-24 浙江老年报2013-04-2400008;浙江老年报2013-04-2400009;2954754;浙江老年报2013-04-2400010;浙江老年报2013-04-2400011;浙江老年报2013-04-2400013;浙江老年报2013-04-2400014 2 2013年04月2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