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5版:精彩旅游

水墨乌镇

  乌镇,早就向往已久。来到这里,看到门楼顶上“乌镇”两个灰色大字,久违的感觉涌上心头。多年来,她像生命的底片一直嵌在我的内心深处。石拱桥、乌篷船,一个个文化符号刻在我的脑际。来到这里,仿佛来到了茅盾、鲁迅等文学大师身边,看到了他们作品中描写的景、物、人、事。

  这是一个古老的水乡小镇,是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许多建筑都保留了明清时代的格局。走进小镇,就走进了一幅水墨画,古旧的木屋依水而筑,参差不齐,式样迥异,有重脊高檐的层楼,也有低矮灰瓦的小房,有翘角斗檐的临河水阁,也有气派雄伟的河埠廊坊,家家枕水而息,户户临河而睡,门前窗下的河道里,一只只乌篷船咿咿呀呀地划过,水面泛起白色的浪花。天,有些阴沉,灰黑色的屋顶上衬着点点白雪,倒映在水中,与那些老树的影子交辉在一起,别是一番景致。房屋下面的石基上,一块块青苔和褪了皮的砖墙,印证着历史的沧桑。这里,以河为街,以船为车,就像意大利的威尼斯,时时乘船代步,处处河港为站。河道上,一座座石桥,与街相连,与屋相接。这里,一切的一切那么淡雅,那么古朴,多么宁静,多么安详。我们踏着长长的青石板路,沿着窄窄的街衢前行,感受着古镇的气息,古老的商铺、店铺、当铺、药铺、作坊等鳞次栉比,卖小吃的,卖手工艺品的,热闹非凡,昔日的风貌展现眼前。走在逼仄的小路上,置身高高的古旧木屋间,仿佛站在历史的书页上,翻看着古代文明。一个个展馆,让我们看到了江南的许多民风民俗。在这里,我第一次看到了酒作坊、大染坊,参观了制作过程。看到一坛坛陈酿,一面面酒旗,闻到一股股醇香,感受到了真正的“水村山郭酒旗风”,嗯,往事悠悠,走进历史的烟雨,思绪悠悠。在大染坊,我们见到了电视里演的场景,看到了染好的一条条长长的白花蓝底棉布悬挂在高高的木架竹杠上,哇,真好!置身其中,双手摸着软软的染布,感觉真亲切!仿佛母亲的手在握着我,给我穿上亲手染做的衣服。曾几何时,我梦里寻她千百度,潸潸泪下随风去。

  乌镇,这座东方的威尼斯小镇,用她独特的魅力感染着每一个在她身边的人,用她清清的河水蕴蓄着无尽的灵气,用她咿咿呀呀的船桨运载着智慧,用她的温润宁静浸染着一代代儿女,难怪出生在这里的茅盾先生成为一代文学巨匠。我们怀着无比的崇敬来到茅盾故居,参观了先生的生平事迹。站在先生的铜像前,抚摸着先生持笔的手,与他合影,是何等的荣幸!

  离开乌镇,心却留在了乌镇…… 韩庆梅


浙江老年报 精彩旅游 a0005 水墨乌镇 2013-04-24 2936138 2 2013年04月2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