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

我们的文化需求
请各界关注帮助

一个山村老教师的祈盼

  去年9月,记者参加浙报集团“走转改”活动,在云和县崇头镇坑根村蹲点采访、体验生活。一年过去了,记者再次来到村里进行回访,看看村民们的近况、山村的变化……

  在村里,记者遇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坑头小学教过书的民办老师刘明成。得知我来自省城媒体,刘老师聊起了周围山村老人的文化需求。

  老园丁,很简朴很乐观

  “我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小学就是在坑头读的。初中毕业后,又回到坑头小学来教书。”刘明成回忆说,当民办教师的第六个年头,因为胃病,动了手术,体弱的他只好回家休养了。

  几十年过去,而今的刘明成黑黑瘦瘦,成了地道的山民。在他家木结构的土坯房里,光线比较暗。一张木架双人床、3张少了几根横档的木椅、以及年代同样久远的方桌和柜子、一台老旧的看不出牌子的电视机,就是房间里的全部家什。

  “自从老伴几年前去世后,我就一个人过了。”刘明成操着带浓厚乡音的普通话说,三个子女也像村里其他年轻人一样,在外面打工,“我身上穿的,是儿子淘汰下来的工作服。”

  刘明成有慢性胃病,常年服胃药,家里种的粮田和菜地,能够自给自足。平时,他上山砍些毛竹卖,一年能挣2000多元,这是他唯一的收入。“政府也蛮关心、照顾我的,逢年过节都给我送来慰问品和慰问金。”刘明成笑着说,现在孩子们都自食其力了,日子也一年年好起来了,“今年,小儿子也要结婚啦!”他脸上满溢着欢喜。

  文化需求,很简单很迫切

  在村里同辈人中,刘明成是大家公认最有文化的。他说:“现在,外面的世界越来越精彩,可是村里老伙伴们的文化生活却很贫乏,信息来源渠道也很少。”

  记者正跟刘老师聊着,村里的老人就都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说开了——

  “山里不比城里,我连电脑长啥样都没见过。”一位老人看到记者手中的手提电脑,一个劲儿地仔细端详着。

  “偶尔我们也看电视。但人老了,就不中用了,电视节目看过就算,记不住内容……”

  “报纸上登的信息倒是不错。可订份报纸要上百元钱,我们哪舍得呀!”头发花白的大妈在一旁接过话茬。

  “还有,我们这些人,身体远不比年轻的时候硬朗了。”老人们说,村里虽然有卫生站,但跟城里的医疗条件没法比,更别提医疗专家了。平时有个头痛脑热的,大家都是凭着经验,自己到山里抓些草药来吃。真的扛不过去了,才会想着上县城的医院。

  “我们村里,像我这样的民办老教师有10人,以前我们就想过,假如有张适合我们看的报纸,既让我们了解山外的世界,也让我们学点健康知识,就好啰。”刘明成说,“那样,我们可以把很多信息传递给周围的山村老人,老伙伴们的生活品质也能有所提高。这个文化需求,希望能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帮助。” 记者 张晖


浙江老年报 一版 00001 我们的文化需求
请各界关注帮助
2012-09-21 2731208 2 2012年09月2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