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

书法之乐
等你分享

  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它伴随着语言、文字渗透到中华文化的一切领域之中。为了推广和繁荣书法文化,浙江日报组建了兰亭书法社,并将于9月28日开始举办兰亭书法社双年展。为此,记者走访了浙江美术馆副馆长、兰亭书法社副社长斯舜威。

  “我从书法中得到了无穷的乐趣,我希望这种乐趣大家也能去感受,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呀!”斯舜威告诉记者,这次兰亭书法社双年展是一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希望大家不仅能欣赏到名家的佳作,感受书法的魅力,还能进一步了解书法,热爱书写。

  推广书法 注重参与

  对于即将举办的兰亭书法社双年展,斯舜威充满期待:“这次的书法展览参与面很广,既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既有传统的,也有现代的。这么多名家的作品,对于喜爱书法艺术的朋友绝对是次饕餮盛宴。”

  对于曾经组织策划过多次书画展览的斯舜威来说,这次的书法展最吸引他的还是展览中“全民书法”的概念。“当今社会别说是写毛笔字了,就连书写也在逐渐被人遗忘,怎样让大家了解书法、热爱书写,这是一个非常富有现实意义的命题。所幸的是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组建了兰亭书法社,通过这个平台来推广书法文化、推动全民书写。”

  为了吸引全民参与,这次展览特别增加了互动的环节。浙江美术馆将在“天光长廊”开展“人人动手书写百家姓”活动,吸引广大书法家和观众现场书写,进行趣味互动。展览期间,还将有书法名家在长廊现场书写,让大家感受书法的魅力。如果有参观者想一展身手,长廊也有笔墨纸砚“恭候”你的“大驾光临”。

  “参观者的书写作品可以在长廊上展示,说不定还有机会和名家们现场做交流,这样的机会还是很难得的。”说起这次展览的精彩互动环节,斯舜威忍不住做起了“广告”。

  老年书法 别怕业余

  人们常说的“老年书法”,多是指原来并不懂书画,人到老年之后才开始学习书画者。

  对于老年书法,斯舜威有着自己独到的观点:老年书画一样大有可为,名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书法创作活动本身。在离退休之后从事书画学习和创作的老年朋友,大可不必理会“老年书画”这种称谓,只顾埋头学习创作就是了。

  同时,“老年书画”也决不是“业余书画”的代名词。“中国书画的传统,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业余’的,都只是文人士大夫的‘余事’罢了。书画创作作为一种艺术劳动,与年龄大小并不存在必然关系,而只和一个人的笔墨技能、学养旨趣、个性爱好有关,不管别人怎么说都无所谓,埋头做自己的学问,做自己的笔墨功夫才是关键所在。”斯舜威寄言那些热爱书法的老人:人人都有“老”的时候,只愿人人都能够“人书俱老”。

  挥书作画 修身养性

  都说挥书作画有助于修身养性,斯舜威觉得很有道理。事实上,古往今来的书画家也确实不乏高寿之人,为书画养身说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书画之所以能够修身养性,斯舜威总结了几点:挥毫运笔,需要凝神养气,静心运气,使得全身气血和通;沉浸书画意境之中,能将尘世烦恼、身外之物抛诸脑后;当人生遇到大的困难、挫折、病痛时,书画不失为一种与之抗衡的武器。

  “若要通过书画养身,千万不能太重名利,太重身外之物,而应该淡泊洒脱一些。如果整天思量着通过书画获取名利地位,书画就变了味,修身养性恐怕也难以达到。”斯舜威给了老年书法爱好者一些建议:在书法活动中,多一点修身养性的享受,少一点功利主义。林散之先生说:“80岁以后,我的字静下来了。”他的许多精品都是80岁之后诞生的。大师尚且需要静下来才能出精品,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让自己静下来呢?

  记者 尤琪


浙江老年报 一版 00001 书法之乐
等你分享
2012-09-21 2730261 2 2012年09月2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