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营养食尚

营养专家:吃水果的8大误区

  在人们眼里是健康食品的水果,如果食用不当,不仅无法达到健康的目的,反而会带来多种疾病。卫生部国家健康管理师职业资格培训师冯慧川,给大家说说平时吃水果的几大误区。

  误区1:

  什么水果上市吃什么

  吃什么水果好呢?很多人都知道要吃当季水果。比如正时鲜的胡柚、桑葚、樱桃之类的。但是随着温室种植技术和早熟品种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反季水果上市,你还能区分当季和反季吗?例如现在上市的西瓜,就不适合这个季节吃,尤其是脾胃虚寒的人,很容易造成腹泻。

  误区2:

  水果榨汁喝营养好

  因为牙口不好,很多老人都会把水果榨汁喝,觉得这样容易吸收。但冯慧川提醒,除非牙特别不好,水果最好不要榨汁喝,直接食用更营养。对于苹果这些水果,冯慧川更建议刮着吃。

  在榨汁过程中,水果中的抗氧化成分与氧气充分接触,导致成分消失。同时,喝果汁会减少人们对水果中富含的纤维素的摄取,而这些纤维素能有效地刺激肠胃蠕动,促进排便。

  误区3:

  香蕉就是促进排便的

  我们都知道香蕉是排便佳品,因为香蕉内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糖分,能令粪便的容积量增大,并促进肠蠕动,使粪便变软而易排出。不过,这些作用只是熟透的香蕉才具有,没熟透的香蕉可能会起到反作用,它对于消化道有收敛作用,会抑制胃肠液分泌并抑制其蠕动,如摄入过多就会引起便秘或加重便秘病情。

  误区4:

  洋水果比本地水果好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水果和人的关系也是同样的。比如前几年大热的榴莲生长在湿热的泰国,泰国人的身体比较适合吃榴莲,而我们多吃榴莲就容易上火。其次,洋水果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在长距离运输中,为了保持卖相,可能会用保鲜剂处理,而且营养成分还会在运输中逐渐损失。

  误区5:

  饭后吃水果比饭前吃好

  传统习惯认为,饭后吃水果是良好的饮食习惯。可饭后吃的水果容易被先吃下的食物阻滞于胃中,出现胀气、便秘等症状,并且会影响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给消化功能带来不良影响。最合理的吃水果时间应该在两餐之间。如果进餐时间不规律,尽量将吃水果时间掌握在饭前一小时与饭后两小时的时间段中。

  误区6:

  水果多吃没坏处

  每天食用水果在250克左右为宜,相当于两个中等大小的苹果。此外,胃肠虚寒的老人不可多吃柑橘,胃肠不好或便秘的人也应少吃。有些过敏体质的人菠萝吃多了会舌头发麻,吃过柠檬后又晒太阳会得植物日光性皮炎。

  建议每天摄取的水果种类应该在两种以上。因为每种水果营养并不完善,例如营养较全面的苹果就不含有维生素C。你吃了一个苹果后,可以再加一个猕猴桃之类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

  误区7:

  不甜的水果糖尿病人可以吃

  糖尿病人能吃水果吗?当然能!那你会选择什么水果呢?很多人会说当然是吃起来不那么甜的水果喽,觉得糖分含量少。这样的认识其实是错误的,例如火龙果,虽然吃起来不甜,但是含糖量一点都不低。

  误区8:

  水果削皮吃更健康

  很多人都因为担心水果皮里含有农药残留,而把果皮削去。冯慧川觉得这样做太可惜,因为水果皮和其皮下部分往往是营养最丰富的部分。大家不用过分担心果皮上的农药残留,在挑选水果时可以挑选有自然果香的水果,而不是外表很亮的水果。如果农药有残留,那么不仅在果皮上,整个果实都是有的。因此,吃前可以用面粉洗水果,或者多浸泡一会儿,这样可除其表面残留物质。如果一定要削皮,尽量削得薄一点。 记者 唐佳璐

  营养专家:吃水果的8大误区


浙江老年报 营养食尚 00013 营养专家:吃水果的8大误区 2012-05-02 2420999 2 2012年05月0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