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普照新舟山
记者 楼嘉卉 通讯员 陈崎 孟志刚
开栏的话
4月26日,春光明媚。老干部首批考察团即省级老领导“走基层、看变化、促发展”首站来到舟山群岛新区。
参加首批考察团的省级老领导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委员、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省委原书记薛驹,原省顾委常委翟翕武,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吴敏达、王启东、郑树、斯大孝、祝耀祖、叶荣宝,省政协原副主席孙家贤、陈法文、吴仁源、杨士林、耿典华、王务迪、陈昭典、冯培恩,省政府驻京办原主任王一夫。省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沈敏光,省委老干部局副局长、巡视员陈林陪同考察。
去年,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舟山成为我国第四个国家级新区,也是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这种“二合一”的定位,赋予了舟山新的发展意义。
参观舟山跨海大桥展览馆、中国(舟山)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扬帆集团,远眺临城新区新貌,听取关于舟山经济社会发展和舟山群岛新区规划建设情况介绍……两天的时间很短,安排的行程却相当紧凑,但老领导们丝毫不觉疲惫。要知道,他们中的不少人已过耄耋之年。
春光里,他们拄着拐杖四处考察,一项一项规划看得特别认真。在考察点,他们竖起耳朵仔细聆听,一个一个问题问得特别仔细……
从记者所住酒店21楼俯瞰,舟山新区的全貌尽收眼底。“这个是城市雕塑,那里是海洋学院新校区,沿海那1000亩地将专门打造成科创园区……”一番介绍,91岁高龄的老领导王启东听得不住地点头。“我最近一次来舟山,大约是10年前了。当时就觉得这个区域发展得还可以,今天一看,真是了不起!”
王启东是搞教育出身的,曾担任浙江大学副校长,他对舟山新区规划中有关发展科学、教育的内容特别感兴趣,提了不少看法与建议。“这正好符合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理念嘛!”他兴致勃勃地说,“比如海岛的职业教育,就可以吸收、借鉴美国一些社区大学的做法。这些学校也有海洋运输、捕捞的课程,学校把课堂就安排在废旧的船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后不仅船又能重新使用,还能带来一定的收益,一举多得。”王老认为,对专门的研发机构来说,近海风能是一个不错的研究课题,“这么好的港口,发展起来很有前途。”
一走进扬帆集团,工作人员就亲切地拉住了曾担任浙江省副省长叶荣宝的手,“当年,我们造的第一艘出口欧洲4350吨多用途集装箱船交付时,就是叶老亲自出席下水仪式的。”工作人员激动地说,“扬帆集团能有今天的发展,跟叶老当初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
叶荣宝告诉记者,那时候,船舶业的发展的确有些困难,扬帆集团甚至面临破产的可能,省里便拨给了企业一些运作项目和资金,“你看现在发展得多好啊,不仅规模大,还一跃成为了全省船舶工业的龙头企业。”
“跨海大桥能承受多大的风力?八级以上还能开车吗?”“现在大宗商品交易中心里有多少交易品种?”“岛上的生活用水问题如何解决?”……每到一个考察点,75岁的祝耀祖总要问上一连串的问题,对舟山的发展特别关心。原来早在20多年前,祝老就曾在这里担任过地委书记。
“从1984年到1990年,我在这里工作过整整6年。这些高楼林立的地方,以前都是水稻田。”看到舟山这些年的变化,祝耀祖感慨万千,“当时舟山还只是宁波的一个县,观念、思路远没有现在开放。如今,舟山新区已经成为浙江对外开放新的桥头堡,制定的规划理念新、立意高,非常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祝耀祖说,虽然规划实施起来还面临不少困难,但他对这个曾经的“小渔村”即将变身为开放的国际大都市,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