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下四世同堂 门外桃李满园
103岁徐佩璜结缘浙江大学80年——
记者 葛辉 唐佳璐
徐佩璜
1909年6月6日出生于金华兰溪。
1926年,考取金华七中。
1932年,考取浙江大学。4年后,从浙大毕业,先到安徽乡村黄麓师范学校教书,抗战时期到贵州铜仁国立三中任教。
1942年,应聘到浙大教书。
1952年,浙大院系调整时分成四校,任浙江医科大学基础部副主任、物理教研组主任。
1987年,78岁时退休。
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徐佩璜是谁?除了他的学生,也许知道他的人很少。可说起他曾经的同事王淦昌和束星北,不少人会肃然起敬,前者是中国的“两弹一星”元勋;后者则被称为中国的“雷达之父”。
从事物理教学研究50多年,徐佩璜可谓桃李满天下。他历任浙江大学医学院基础部副主任、物理学教研室主任。直到78岁光荣退休,并作为杰出教育专家,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结缘浙江大学,从教半世纪,一生淡薄名利,默默无闻地耕耘教坛,其执教的弟子中有包括徐利治等一大批杰出人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前不久,我们如约去拜访徐佩
璜。
那天天气有点阴沉,在浙大华家池校区家中见到老人。因为他的听力有障碍,我们随后的采访变得很困难。后来,我们只能找来一块提板,把问题工工整整地写在上面,请他作答。
虽然年事已高,但老人说话中气十足,声音洪亮。也许是理科出身,
把年份记得清清楚楚。
冠军体检“不合格”
1909年,是一个动荡的年月。5月间的春夏, 由于长江中下游淫雨连绵,受灾严重的杭州城内出现大规模抢砸米店风潮。随后,我省德清、武康等地水灾,出现了饥民暴动抢掠。
那一年的6月,金华兰溪农家的一个男孩呱呱坠地,这个男孩就是徐佩璜。村里的秀才说,“璜”是指半壁形的玉。套用现在的话说,徐佩璜是徐家的“凤凰男”。
1926年,17岁的徐佩璜独自从兰溪老家跑到杭州,报考杭一中(就是现在的杭州高级中学),这是当时浙江最好的中学之一。当年报考是先体检,再笔试,体检的有一千多人,几天后拿到体检报告,徐佩璜傻眼了,“不合格,不得笔试”,深深地刺痛了他。
无奈回到金华后,他顺利地考上了金华七中。出人意料的是,他的体检完全合格。
在金华七中完成初中和高中学习期间,徐佩璜特别注意锻炼身体,此间还获得过学校的万米长跑冠军。以后的多次体检,徐佩璜每次都是合格。“估计杭一中的体检被误检了,差点失去了求学的机会。”说到此事,徐佩璜深深叹了一口气。
自从1932年考取浙大,徐佩璜就与浙大有了80年的情缘。
老人记得,那个年代学物理的人很少。他是浙大物理系第四届学生,一个年级只有一个班,8个学生,5男3女,每个人的名字他至今都能记得清清楚楚,只是其余7位同学如今都已离世。第一届物理系学生中有王谟显,第二届物理系学生中有张有清,两位后来都是浙大著名的教授。第三届物理系人数少得可怜,只招了一人。而徐佩璜记忆最深刻的,是自己大学四年时间,浙大的校长连轴换了3位——程天放、郭任远和竺可桢。
“当时,浙大西迁到贵州,湄潭和遵义浙大的两个分部,文学院、工学院在遵义,理学院、农学院、师范学院在湄潭。”徐佩璜说,1942年经浙大教务长张绍忠同意,他去了浙大湄潭校区的物理系任讲师。
许多“两弹”元勋都是那个时期的浙大师生,王淦昌就是其中一个,曾任浙江大学物理系主任。徐佩璜记得,每当新生入学,他都要亲自去欢迎他们,和他们亲切交谈,说物理是一个十分有趣味的专业。上世纪80年代,大儿子徐锡源在北京陪着父亲一起去看望了王淦昌。1997年,王淦昌到杭州来,两位老人又见面叙了回旧。
中国有名的“雷达之父”束星北当时也为浙大物理系教授,这位“中国的爱因斯坦”也正是徐佩璜的同事。徐佩璜清楚地记得束星北身上的那种很强很冲的个性。
1943年,浙大物理系一年级新生中还有一个很有名的人物李政道。
结缘浙大80年
西迁途中结良缘
有一种情感如烈火,轰轰烈烈;有一种情感如白开水,平淡,但是重要,白开水解渴啊,哪个人能不喝白开水呢!孩子们一致认为,父亲徐佩璜和母亲李文珍就属于后者,平平淡淡地携手走了69年。
1936年,徐佩璜从浙大毕业后,先在安徽黄麓乡村师范学校教书。学生中有一个叫做李文珍的少女,徐佩璜几乎没有注意到她。从老照片上看,李文珍人如其名,是个婉约的女子,孩子们说母亲的声音非常温柔,就像棉花,挨到哪里,哪里就暖。
抗战爆发不久,师生们随着学校西迁到长沙,徐佩璜后来被分配到了贵州铜仁国立三中。
1937年,在西迁途中,经人介绍,徐佩璜和李文珍就在一家小旅馆中简简单单结了婚,李文珍学生的身份也就转为了妻子,没有结婚照也没有酒席。和那个年代的大多数人的中国式结婚一样,还没恋爱就结婚了,非常简单。
2002年,李文珍大吐血后,身体时好时坏,主要由93岁的徐佩璜贴身照顾。李文珍离世前3个多月病在床上,写字已很困难,徐佩璜耳朵听不见,她只能吃力地写下了想说的话:“你耳朵听不见,我想和你谈谈天,回忆往事,已没有机会了。你年纪这么大,还始终对我关心和照顾,太辛苦了。我非常受感动。我欠你的恩情债太多,也无法偿还,希望来世我们还做夫妻......”
师生重逢百岁后
1937年大学毕业后,徐佩璜来到贵州铜仁国立第三中学师范部任教,学生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徐利治。
徐利治那时叫“徐泉涌”,徐佩璜认为他是位读书很用功的年轻人。事实证明,徐佩璜没有看走眼,徐利治后来成为著名的数学家,在渐进分析、逼近论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在国际上被誉为“徐氏渐进公式”、“徐氏逼近”,为国家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每次提起他,徐佩璜都无比欣慰。
学生徐利治一直挂念着恩师。2004年来杭州讲学的时候,他见到了60多年前的恩师。“徐老师是我中学时的物理老师,那个时候我上课比较用功,老师平时比较照顾我。要不是老师当年对我的教育,就不会有现在的我。”84岁的徐利治见到95岁的徐佩璜,兴奋地不知说什么好。这两个加起来170多岁的老人,开心得如同孩子一样。临走的时候,徐利治对徐佩璜说:“老师啊,等你100岁的时候,我再来看你。”
徐利治果然没有食言,2010年他再一次来看望已经101岁高寿的老师。
徐佩璜育一女三子,四代同堂的大家庭有26人。年龄最小的曾孙今年3岁,徐佩璜怀抱着两个小曾孙,乐不开支。这情景被大儿子徐锡源抓拍到了,还给照片取了个名字,叫“相差百岁”。
身体如此硬朗,徐佩璜说所谓的秘诀就是生活有规律。一生烟酒不沾,不挑食,饮食定时定量。每天早上6点左右起床,洗漱完毕后下楼拿报纸、取牛奶。这既是做家务,也锻炼了身体,一举多得。
他虽然耳背,但眼睛特别好,打电脑玩游戏都不戴老花镜。他胃口很好,睡眠也不错,中午午休一小时,晚上新闻联播必看,10点左右上床睡觉。
此外,徐佩璜还喜欢运动,每年都要参加浙大组织的登山活动。单位组织的当天来回的短途旅游,他一次也不落下。
退休后徐佩璜有两个习惯:每个月去趟浙大, 每隔一段时间去图书馆借书看。从家走到图书馆大概有10分钟的路程,中间还需要穿过一条马路,他借书、还书都是自个去,每次都借3本。老人说,书再多点,拎着就有点重了。
四代同堂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