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封面

投资1.46亿元,可托管500人,服务专业细致

杭城重度智障人有了温馨家园

  本报讯(记者 楼嘉卉 通讯员 濮凤颖)杭州重度智力(精神)残疾人有了自己的温馨家园,杭州市残疾人托管中心近日正式投入使用。日前,记者来到托管中心一探究竟。

  投资1.46亿元

  可托管残疾人500名

  据了解,这个投资1.46亿元的托管中心建在杭州丁桥,占地面积100亩,以托养、托管为主,最多可入托残疾人500名。

  迈入中心,我们便感觉到设计者的良苦用心:无障碍通道,所有的建筑物外都有;盲道、扶手,不仅安装在每层楼的上下楼梯,还连接到每个培训教室的门口;宿舍的窗户更是经过了特别的处理,以保证每个人的入住安全。

  无障碍设施,量身定做

  在综合楼一楼的康复医疗区里,输液室、针灸推拿室、肢体功能康复室等专业设施一应俱全。二楼的行为认知康复中心,则专门设有虚拟超市、舞蹈音乐室、书画室、生活技能培训室等14个康复功能室。

  别看这些功能室的名字很简单,内容可都是为托养人员“量身定做”的:虚拟超市里配备了专门的代币,通过辨认物体、述说功用、计算价格等训练,帮助残疾人提高认知能力;生活技能培训室里,有推板、小楼梯、小衣服等各种器具……

  入住的每个养护人员,都有一张专属的“行为认知康复效果评估表”。每完成一项训练,康复指导师都会认真地记录并做出评价。

  采访时,记者认识了一位有智力障碍的残疾人张军(化名)。张军今年62岁,一旁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除了智残,其实还有些语言障碍。“刚开始时,他根本不愿说话,很排斥我们。你看,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现在又唱又跳,不知道多开心呢!”

  和其他同伴一起手拉手,张军开心地唱着歌跳着舞:“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花白的头发、蹒跚的步伐,只有从那“稚嫩”的歌喉和不安分的肢体,我们才能感觉到张军与普通老人的不同。

  “张军真棒!”听到老师对自己的夸奖,张军的脸上乐开了花。

  照护服务,专业而细致

  夕阳西下,在护理员孙丽华的陪同下,70岁的李红(化名)悠闲地散着步。不管李红走去哪里,孙丽华的手一刻也没有松开过。“护理这些人,安全就显得特别重要。”

  像孙丽华这样的护理人员,在中心共有55人,他们全都来自杭州绿康老年康复医院。据了解,中心把残疾人的养护、医疗和康复,都委托在此方面经验十分丰富的民营杭州绿康老年康复医院运营和管理。

  “每个护理员都将经过180个学时的专业培训,考试合格才可以正式上岗。”绿康医院院长卓永岳说,针对中心的特点,他们专门在培训课程里加入了心理康复等方面的内容,托管人员的生活品质有望得到大幅度改善。


浙江老年报 封面 00001 杭城重度智障人有了温馨家园 2011-10-19 2185546 2 2011年10月1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