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旧闻·往事

宁波要成为“中国第二之上海”

  8月22日,中山先生又应浙江省立第四中学校长励建候之电请,离开绍兴转赴宁波。当天下午,在第四中学讲堂举行热烈而隆重的欢迎会,孙中山先生以“地方自治”为题发表演讲,到会的有200多人,大部分为文教界人士,另外还有工商界。演讲约一个半小时多。

  他说,欲求自治之效,必须振兴实业,讲求水利,整顿街衢。就此中山先生还给宁波提出了很具体的希望。他还对旅居海外的甬商给予很高的评价,说:“且凡吾国各埠,莫不有甬人事业,即欧洲各国,亦多甬商足迹,其能力之大,固可屈首一指也。”“宁波人之实业,非不发达,然其发达者,多在外埠。鄙见以发达实业,在内地应更为重要。试观外人,具商业发展于外者,无不先谋发展于母地。盖根本坚固而后枝叶自茂也。宁波人对于工商业之经验,本非薄弱,而甬江有此良港,运输便利,不可独运销于国内沿海各埠,且可直接运输于外洋,若能悉心研究,力加扩充,则母地实业,既日臻发达,因之而甬人之营业于外者,自无不随址地而益形发展矣。”孙中山先生又对宁波寄予极大的希望:“故兄弟今日只所望于宁波者,以宁波既有此土地,有此资力,苟能积极经营,发奋自强,即不难成为中国第二之上海,为中国自己经营模范之上海。是在诸君子勉为之耳。”该报告由庄禹梅先生(同盟会会员,时任《四明日报》主编,曾任孙中山先生秘书,解放后曾任民革宁波市委会主委、宁波市政协副主席)记录整理,经孙先生亲自修改后,发表于《四明日报》和上海《民国日报》上,后收入在《孙中山全集》(第三卷)。当晚,孙中山先生一行还在第四中学与宁波教育文化界人士开座谈会。第二天上午由励建侯校长陪同参观了天一阁,游览了天封塔,后视察了竹洲女子师范学校,中午在后乐园(现今的中山公园)参加宁波各界代表公宴会,下午考察江北岸的宁波工业学校及附属工厂。然后,在江北岸的鸿仪照相馆拍摄了一帧6寸的全身单人照。时年50岁的中山先生,身着白色美国式学生装,手持手杖,握一顶金丝草帽,足履黑色圆头皮鞋,照片上方黑底白字题曰:“孙中山先生伟照”。这次孙中山在宁波就住在宁波教育会会长陈屺怀的孙女陈明椤的公公、同盟会宁波分会的创建人赵家艺家里(也有说当夜孙中山先生一行就宿于省立四中校内)。陈明椤珍藏了不少当年孙中山在宁波考察时和国民党元老及社会名流合影的照片等资料,其中就有这张珍贵的历史照片。2002年8月,90高龄的陈明椤又将这些照片和资料捐赠给了宁波档案馆。孙中山先生演说处的省立四中,即现今之宁波市东恩中学校址,原为创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的储才学堂,曾名“宁波府中学堂”、“浙江省立第四中学”、“浙江省立宁波中学”、“宁波市第一中学”、“宁波中学”等,历史上久负盛名,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今日校园内,在绿荫环绕中间,一块高耸于台基上的白色大理石碑,镌刻“孙中山先生演讲处”8个大字。此处,今为海曙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月24日,中山先生一行乘“建康舰”离开宁波去象山、舟山,视察舟山群岛、象山港及三门湾,考察浙江沿海有无建筑军港的条件。8月25日,到舟山顺道游普陀山。抵普陀山,骄阳已斜,登临佛顶山天灯台,中山先生还看到了海市蜃楼:遥见慧济寺前云光缭绕,仙葩簇锦,宝幢舞风,有无数僧人盛服排列其上,类出迎状……中山先生游览归来,在普陀山前寺方丈室晚餐,谈起所见瑞相,前寺方丈了余和尚请他留个纪念,中山先生便写下了《普陀山志奇》一文。接着又为时任全国佛教协会会长的太虚法师手题《昧盦诗录》,并署名于左。太虚当即奉诗二首以呈中山先生:“中山先生游普陀,作此,即呈道正:‘卓荦风云万里身,廿年关系国精神,舒来日月光同化,洗出湖山看又新(民国元年,曾约王文典陪先生赴杭,未果,今闻先生新游西子湖来也)。佛法指归平等性,市民终见自由人,林钟送到欢声壮,一惹豪吟起比邻。’民国五年,孟秋之杪,昧盦太虚未是草。”第二天(8月26日)中山先生一行就离开舟山,乘军舰回上海去了。这次一共在浙江待了十多天。(未完待续)


浙江老年报 旧闻·往事 00003 宁波要成为“中国第二之上海” 2011-04-20 nw.D1000FFN_20110420_11-00003 2 2011年04月2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