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综合

让心脏跳得更健康

“健康心跳健康心”宣传活动在杭举行

  本报讯 4月16日,第二届“健康心跳健康心”中国心律失常系列宣传项目杭州站活动拉开帷幕。此次活动邀请了地处北京的阜外医院心内科主任张澍教授、浙江医院心内科主任沈法荣教授和武汉大学附属医院院长黄从新教授等专家。

  据了解,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是指心跳节律或速率的异常变化,包括心跳过快、过慢或不整齐。

  找出潜在猝死危险

  体检时应加做项目

  浙江医院沈法荣教授介绍说,心脏性猝死有“自然”、“快速”和“不可预料”等特征。如不及时救治,3―5分钟后就将死亡,是威胁生命的一大杀手。

  尽管猝死来势迅猛,但一般来说,发生猝死的患者都有基础疾病,比如说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冠心病等,只是患者本人没有察觉而已。因此定期为心脏做个体检是必不可少的。

  但简单的常规体检有时检测不出这种隐蔽性较强的疾病,这也是个别人体检不久就突发心梗猝死的原因,因此就需要有针对性的选择体检项目。张澍教授说,除了常规项目包括血压、血脂、胆固醇、血糖测量和普通心电图检查外,建议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加做心脏超声、24小时动态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甚至冠脉CT等检查项目。特别是冠心病、心衰、发生过昏厥、有猝死家族史的高危病人,应到心血管专科,在医师的指导下选择合适检查。

  预防心脏猝死

  最好在体内设个“急救室”

  一旦有心律失常,可以选择药物、导管介入手术或植入心脏起搏器、体内除颤器(ICD)和心律同步装置(CRT)等方法来达到预防和治疗目的。

  许多研究表明,目前植入式心脏除颤器(ICD)对于那些处在高危因素之中的患者,是最有效的预防心脏猝死的治疗手段。

  沈教授介绍说,ICD相当于在人体内安装了一个全天候的心脏监视器和治疗仪,当它发现心脏发生了室颤或室速时,立即自动释放有效的电击治疗,及时挽救患者生命,这就好比在身上装了个“急救室”。当然,并不是所有心脏病人都需要安装ICD,但是专家建议有心衰、心肌梗死,或者发生过昏倒、有猝死家族史的高危病人,及早到医院检查,由专家来判断是否需要植入ICD。

  猝死发生后

  掌握急救“黄金五分钟”

  “由于大脑缺血5分钟就会发生不可逆的永久性损害,因此心跳骤停从发生到死亡一般只有5分钟,即使120救护车在接报后1分钟内响应,到现场时一般已超过抢救的黄金时间,国内心源性猝死抢救成活率不到1%。”沈教授说,猝死发生突然,其有效的急救时间极短,如果身边的人会简单的急救常识,将为患者赢得更多的时间,患者存活的机会就会大大提高。

  一般采取的急救措施即心肺复苏,主要是“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在判断病人没有心跳后,要立即帮他做心脏按压,在胸廓处压下去3、4厘米,要快速,稍稍使劲,每分钟100次。没有呼吸的话还要做人工呼吸,做人工呼吸时要先清除患者口内异物,帮助患者仰额抬颌,捏紧患者的鼻孔,双唇紧贴患者口部,用力吹气。  王婷


浙江老年报 综合 00002 让心脏跳得更健康 2011-04-20 nw.D1000FFN_20110420_12-00002 2 2011年04月2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