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综合

六旬老人造船模 重温“帆船时代”

  自从运河来了螺旋桨动力的“铁家伙”,正宗的木质帆船,几乎已经绝迹了。不过,杭州闸弄口街道64岁的造船师傅庄恭礼,却在忙着打造一艘艘木质船模,想要重温“帆船时代”。如今,庄恭礼的“船队”,已经有大大小小的船只20多艘。最大的,足有2.3米,能承载75公斤的壮汉;最小的,还不如手掌大。

  尽管和100多吨的“庞然大物”比起来,庄恭礼的船模显得有些“迷你”。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大船上有的物件,小船上全能找得着。大到船锚、船舵,小到灶台、桌椅,这里都应有尽有。“可以说,它就是真船的缩小版!”庄师傅拍着胸脯说,他造的船模,个个能下水航行。

  这个痴迷船模的老人,年轻时可是个造船行家。他的老家在温州洞头,这里素有“百岛县”的美誉。16岁时,他便拜师,学起了打造木质帆船的手艺,一学就是8年。可这来之不易的绝活,并没有让庄恭礼吃几年“安稳饭”。80年代初,钢铁巨轮开进温州,他和他的木质帆船,一块儿“下了岗”。

  尽管如此,庄恭礼对木船的感情,还是一点没变。“每天晚上,我都梦到自己在做船,就是想做船啊!”终于有一天,庄恭礼捡起锯子、榔头,凭着记忆,开始“叮叮咚咚”地打造起魂牵梦绕的帆船来。“行业不需要大船,那我就做木质船模!”

  从那以后,庄恭礼就过起了两点一线的生活。早上8点“上班”,傍晚5点“下班”,整天一个人关在屋内,刨木板、雕木块、做木船。为了买上好的红木、香樟木,庄恭礼花光了儿女们孝敬他的“生活费”。有的木材,还是他特地去温州老家淘来的。

  几十年造船的老底子,让庄恭礼做起船模来,也是顺风顺水。可是,庄恭礼想把真船上的每一个细节,都原原本本地“缩”进船模。这样一来,造一艘船,少则数月,多则数年。“我可不能偷懒!万一哪天,国家要仿制古船,这些船模可就派上大用场啦!”庄恭礼说,他的梦想,就是仿遍中国的每一艘木质帆船,不让那么漂亮的帆船,在历史的长河里沉没。  通讯员 孙坚 沈佳岚


浙江老年报 综合 00002 六旬老人造船模 重温“帆船时代” 2010-11-05 nw.D1000FFN_20101105_7-00002 2 2010年11月0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