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互动

本报“社区直通车”开进杭州市西湖区社会福利中心

返老还童兴致高 手工游戏乐淘淘

  日前,本报精心打造的“社区直通车”,开进杭州市西湖区社会福利中心,和那里的“老顽童”们,一起做手工、玩游戏,重返童年时代。

  丝袜扎成花

  手工乐无涯

  “今天,我来教大家怎么扎花。”70岁的王逸群一进门,就被20多个赶来“拜师学艺”的“徒弟”,围得水泄不通。

  在大家的期待下,王逸群抽出一根细长的铁丝,把铁丝的上半段,拧成一个圈。接着,扯下一段红丝袜,往铁丝圈外一包,一片“一品红”的“花瓣”便魔术般地大功告成了。

  一张能坐得下20个人的大桌子,被一盆盆万紫千红的塑料花占得满满当当,这些可都是王老师的杰作呢!“这是玫瑰,这是牡丹,这是月季,这是郁金香……”王逸群如数家珍地向大家介绍起来。

  不过,这还不算什么。王老师最得意的,要数那只开屏孔雀。阳光照射下,一根根尾羽,如同一面面小镜子,光彩夺目。为了做到完美,王逸群整整花了4年时间。“我还特地跑到花港观鱼,看过真孔雀呢!”王逸群说,这次“实地考察”,收获不小。回来后,她就在每根尾羽的顶端,各加了一片色彩斑斓的小“羽毛”。

  童心仍未泯

  串珠也快乐

  “我们可远没有‘修炼’到老师那境界呢!”80岁的程良娇,正眯着眼睛,费力地把手上的细线,穿过塑料珠子中间的小孔。程良娇觉得,不管是用塑料珠做孔雀,还是做其他小动物,最难处理的,就是它的头部、眼睛和嘴巴。“那么小的珠子,用2根细线串来串去,很容易把自己搞迷糊。”

  “就是就是!”身旁的欧阳仲智连连点头。欧阳可是个名副其实的“老小孩”,虽然只有73岁,可他的头发、眉毛全白了。于是,大伙儿给他起了个绰号:“圣诞老人”。前不久,“圣诞老人”还给他的2个小孙子,送去亲手做的礼物:用塑料珠串成的小猪和小兔子。

  这回,“圣诞老人”打算用手头的珠子,串一个“大工程”:30厘米长的大花瓶。不过,他的进度可不容乐观,2个小时下来,才串出一个瓶底。“我这叫慢工出细活儿。”欧阳笑呵呵地说,等花瓶完工了,他还要向老师学做花,“以后每做一朵,就往这花瓶里扔一朵!”

  趣味运动会

  健身又不累

  上完“手工课”,“老顽童”们也想活动活动身子了。这时,王老师的塑料珠子又派上了用场,戴上眼镜,玩一局“穿珠子比眼力”。而吃饭用的不锈钢勺子,则摇身一变,成了运乒乓球的工具……转眼,一场“趣味运动会”,就这么出炉了。

  “加油,加油!”章恩钦老人在伙伴们的前呼后拥下,接过汤勺,开始卯足劲,往“对岸”运乒乓球。

  另一边,徐美琴正往腰上扎一条红色的丝带,她要玩的游戏,名叫“母鸡下蛋”。别看名字有趣,它的难度可不小。徐美琴要抖动捆在腰上的纸盒,把里面的乒乓球挤出纸盒下的小孔,才能算1分。徐美琴使劲扭动起自己的腰,一阵“蛮力”之后,终于有一个乒乓球“杀出重围”。

  “哟,王奶奶,您也来啦!”年过八旬的王斌新,坐着轮椅,也赶来凑热闹。“虽然腿脚‘罢工’了,可这2只手还是蛮灵便的嘛!”王斌新笑着拿起筷子,屏住呼吸,夹起弹珠来。“这些游戏,平时只在小孙子的游园会上才能见得着。现在自己也能动手玩上一把,真好真好!” 

  通讯员 孙坚/文

  见习记者 张晖/摄


浙江老年报 互动 00003 返老还童兴致高 手工游戏乐淘淘 2010-10-27 nw.D1000FFN_20101027_6-00003 2 2010年10月2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