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人物

文章导航

桑榆未晚 夕阳正红

  在岗时,他们为教育事业兢兢业业、呕心沥血;退休后,他们的生活仍是充实多彩、情趣盎然。在重阳节之际,笔者走入杭州萧山区退休教师协会,与一些退休老教师进行了接触,深深感受到了退休老教师们的精彩生活。正所谓桑榆莫道晚,夕阳正当红。

  精彩生活从退休开始

  “我刚退休的时候身体很差,又开了刀,每年光看病就要花去一万多元钱。”严虹础老师今年已70多岁了。这天,他穿了一条背带裤,鹤发童颜,精神矍铄,一点也看不出已年逾古稀。

  严老师告诉笔者:“这多亏参加了退教协会的合唱团,精神好了,身体也健康了。”

  严老师自从加入退休教师合唱团后,成了远近闻名的歌星,多次参加区、市、省乃至全国的比赛,而且身体也越来越好,近来连感冒都不都不沾边了。

  “还不会得老年痴呆呢”,一旁的张新生老师接过话茬,“我家里只有一个人,儿女都在外工作,闷在家里非闷出病来不可”。担任合唱团领唱的张老师今年60岁了,可谈笑间神采飞扬,中气十足。

  说到加入退教协会后大家身体变得健康了,老师们都打开了话匣子。“参加合唱团后,我心情格外高兴,又可以唱歌跳舞了,整个人焕然一新。”谢芝文老师退休前是一名音乐教师,刚退休那会儿,有高血压、心脏病,全身浮肿,加之离开群体带来的失落感,生活有些黯淡。

  现在的谢老师,可真是青春焕发了,一条长辫子垂在腰下,既漂亮又时髦,能歌善舞,成了合唱团的大队长。谢老师说,参加合唱团她最大的受益是丰富了精神生活,学到了很多新的思想。在这个大家庭里团队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得到了很好体现。

  “郭芬联老师在合唱团是负责化妆的,每次演出前她都提早到场地做好准备工作,给我们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最后时间不够了,她自己就草草化一下。”

  在讲坛耕耘了47年的余亦欢老师说:“退教协会就像一个大家庭,在这里感觉很好,大家相处融洽,心情好了,身体自然也好。”

  退教工作的热心人

  和老师们交谈的过程中,“出镜率”最高的一个人就是萧山退教协会的“后勤兵”——萧山退教协会秘书长朱水荣。

  朱水荣是全区三千余名退休教师的“后勤兵”,每次排练都要和各个学校协调,事先安排好场地;每次演出都要安排好老师们的食宿交通,看管财物。“每次搞活动,最累、压力最大的就是朱老师,每次比赛他嗓子都喊哑了。”

  外出比赛,每一个细节朱老师都亲自落实好。老师们的午饭标准是两荤两素,朱老师事先都会跟饭店确认好是哪两荤两素。更是反复强调要保证饮食卫生,“这可是关系到这么多老教师,还关系到我们的演出,一定要做好工作。”

  朱老师说:“演出开始之前,我比任何人都担心。”

  一次演出,80岁的吴老师在规定的时间还没到,吴老师负责演出中的诗朗诵部分,是节目的关键。

  “打他的电话不通,他家里人又说早就出去了。等了一会,吴老师还没到,我一方面担心他的安全,一方面又担心节目能否顺利进行。”讲起当时的情景,朱老师语速不自觉加快,当时的急迫可见一斑。  

  朱老师一边打110求助,告诉吴老师的穿着和经过的路线,请他们留意,帮忙寻找。另一边安抚演员们的情绪,在几分钟之内组织更换演员待命,如果最后时刻吴老师还没到,也要确保节目顺利演出。最终,还是没有等到人。一小时之后,终于打通了吴老师的电话,原来他记错了地点。

  严虹础老师感慨到:“这几年我们退教协会的活动能搞得这么红火,和朱老师默默无闻,踏实努力是分不开的。”

  老教师的娘家

  老教师们都喜欢把退教协会称做自己的“娘家”。

  教育局退休教师协会成立于1993年,协会分为八个片,每片设片长一名,理事若干。成立之初共有会员326人,目前,会员已发展到3000多人。为老教育工作者发挥余热、健康长寿、安度晚年创造条件,活动的长效机制已经形成。退教协会每年都要组织两次片长会议,一次小组长会议,安排工作,总结经验。

  每年重阳节的文艺汇演和老年运动会,是萧山退教协会文艺活动的重头戏,老教师们参与热情很高。协会合唱团去年代表萧山区参加杭州地区庆祝建国六十周年暨老年文艺调演获二等奖。协会的14支健身队伍,常年活跃在萧山的各地。

  有了这样的组织保证,经费的保证,老教师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重新融入集体,感觉到自己被需要,有归属,给离退休教师的晚年生活带来了欢乐、情趣和活力。

  本报实习生 杜宇洁


浙江老年报 人物 00005 桑榆未晚 夕阳正红 2010-10-27 nw.D1000FFN_20101027_6-00005 2 2010年10月2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