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创建“五好关工委”
一定要让青少年健康成长
本报讯 (通讯员 王福生 刘建勋)陆家荣是桐庐县一位普通的退休教师。自从他2001年创办“花仙子”园地后,陆老师就变得不普通了:每年,他都要拿出退休工资的1/3,在青少年中开展送花籽和科普教育活动。至今,全国共有12个省、近60所学校与他建立了联系,有的学校还因此聘他为名誉校长。
“我的心愿,就是在有生之年,通过自己的行动带领青少年一起美化环境,陶冶情操。”陆家荣说,“青少年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的日子就很‘美’了。”
陆家荣是桐庐县关工委科技服务团的一员。和他一样,目前杭州市共有4.8万名老同志,活跃在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战线上;他们,个个和陆家荣相似,拥有一颗颗奉献的美丽心灵,为全市创建“五好关工委”(领导班子建设好、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好、‘五老’队伍作用发挥好、指导基层开展工作好、党委政府重视领导好)活动不断奉献余热。
创新活动载体
“关爱工作”进村入户
在组织网络不断完善的情况下,近年来,杭州市各级关工委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引导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
由老干部、老教师等组成的讲师团,每年都深入学校、企业、社区和农村宣讲,至今已使近100万名青少年受到教育。全市还建立了1741个“关爱工作团”,采取一帮一、多帮一的方法,帮教失足青少年1万多人,有力地促进了青少年健康成长。
建德市78岁的陈桂女,是全国关心下一代优秀工作者。这些年,在她的努力和影响下,建德市的帮教工作成了杭州地区的一个品牌。
20年前,陈桂女是建德市第一任关工委主任。当时,建德青少年犯罪率达65%左右,这个数字像块石头,压在陈桂女心头。为了唤醒这些扭曲的心灵,陈桂女发动了很多老同志参与帮教工作。
因犯流氓罪,李过(化名)沦为高墙内的囚犯,气死了父亲,气跑了老婆。就在他垂头丧气的时候,陈桂女到监狱看他来了。在陈桂女的帮教下,他鼓起了脱胎换骨的勇气。服刑期间,他通过自考,获得了法律大专文凭,还学会了兽医。服刑期满后,陈桂女又帮他筹措了部分资金,扶助他创办了自己的企业。
成立帮困基金
为青少年办实事办好事
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开展帮困助学活动,是杭州市各级关工委每年都要做的一件实事。
“实实在在地为一些特殊困难青少年做好事,是我们开展这项活动的宗旨。”杭州市关工委办公室主任章欣兰说。
经过多年努力,目前杭州市关工委基金会的基金已达到1113万元。每年,市关工委都要从基金的收益中拿出80多万元,为基层关工委创建青少年教育基地、农村留守儿童图书馆、俱乐部等。
每年,杭州市各级关工委还要筹集2500万元左右的资金,资助2万余名大、中、小学生顺利求学。从2001年起,市关工委还设立了“奋飞奖”,每年从资助生中评选出品学兼优的学生100名,对激励他们勤奋学习、立志成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