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摄友”的“震后游”
孙雯靖/文 金宗炳/摄
8月16日至28日,温岭一位老摄影记者金宗炳应温岭市工商联(总工会)和四川温岭商会的邀请,去四川成都采访在川创业的温岭精英,就此他拿着相机,亲身踏上这片令国人牵挂的土地,用镜头,真真实实体验了一次“震后游”。
一个“双遗产”景区的新生
在都江堰大道的两旁,仍不时可见被地震震坏或坍塌的房屋,4星级的国堰宾馆楼体上的X型裂纹仍清晰可见。震前都江堰市共有20万旅游从业人员,一场大地震中断了都江堰市旅游发展的上升势头,景区内二王庙古建筑群全部毁损,伏龙观、十殿、建福宫等古建筑以及景区内的基础设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直接经济损失约30亿元。所幸景区的核心部分,即三大古水利工程——鱼嘴、飞沙堰、宝瓶口完好无损。
地震虽然给都江堰景区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但震后遗迹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寻访地震留下的痕迹也成了人们新的兴趣之一。鱼嘴上的纵型裂纹,可能是地震对都江堰水利工程最直接的影响。对着震前的照片,看着对岸半山腰上若隐若现的二王庙遗址,老金不禁唏嘘感叹。
阴差阳错体验了女皇气魄
由于去青川灾区采访遇到严重路阻,阴差阳错地把金宗炳送到了广元市,得以去了皇泽寺。
皇泽寺是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祀庙,位于四川省广元城西嘉陵江畔,属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皇泽寺又名川主庙,是为了纪念李冰父子的。后因武则天生于广元,又当了皇帝,于是把川主庙改为皇泽寺。现在的皇泽寺是清代修复的一座依山取势、古朴典雅的古建筑寺院。面对“512”造成的山崩地裂,正襟危坐在寺内的女皇武则天也无能为力,只得叹息。
“双川”从重创中重生
汶川的映秀是地震创伤最大的地方,而青川则是由浙江省全程进行援建的。金宗炳从成都出发,坐车1个半小时便到达了映秀镇。走入镇里,远远就看见路口矗立着一块写着“512震中映秀”几个大字的巨大石头,这是地震时山体崩裂滚下的巨石,如今成为震中映秀的标志性路牌。
进入映秀镇仅存的一条映秀大道上,坐落着漩口中学的遗址,倒塌的“第一中学”依然保持着受震时的原貌,不少人来此参观凭吊死难师生。半山腰的遇难者公墓,长眠着3000多名地震遇难者。
沿途看到建造安居房、安置房的工地上尘土飞扬,机器轰鸣。这些工地的施工进展很快,一些8月份才动工的工地地基已搭起来了。与繁忙的工地形成强烈对比的是,这里鲜有居民出没,原来,他们早已迁出映秀。
而去青川则花费了较长的时间,从成都出发,大约经过5、6个小时才到达青川。如今的那里也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地震的痕迹在青川看来已并不是十分明显。
值得一去的是青川附近的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整个遗址公园呈“Y”型布局,连片近50平方公里,集中展示了地震造成的褶皱、隆起、地裂等多种地质破坏形态,形成大小堰塞湖36个,同时也为追思地震遇难者提供了凭吊场所。
九寨沟刚刚恢复元气
“到了四川不去九寨沟,就会遗憾终生。”这使金宗炳踏上了为期3天的九寨沟之旅。
听导游说,去年由于受“5·12”大地震影响,游九寨沟的游客锐减,今年开始慢慢恢复元气。临近国庆,去九寨沟的游客已络绎不绝。
从成都到九寨沟有一条空中航线。九寨沟黄龙机场建在海拔3500米的高山上,下了飞机就有高原缺氧头晕反应,老人要休息两个小时左右再继续游玩比较好。
九寨沟景观分布在成Y型的树正、日则、则查洼3条主沟内,总长50余公里。九寨沟确实是人间仙境。令金宗炳感到幸运的是,去九寨沟的当天,晴天、阴天、雨天全都让他碰上了。九寨沟没有海,却到处都叫海,芳草海、天鹅海、火花海……他最喜欢的是看九寨沟的瀑布,九寨沟的瀑布一个比一个大,一个比一个有气势,沿着长长地用木板铺成的栈道,眼看飞泻而下的瀑布,耳听潺潺水声,令人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