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茶馆

美国85%的老人希望在家中养老

高科技替代不了好邻居

  据新华社公布的一项调查,美国85%的老年人都希望能在家中养老,不愿被送到养老机构。“家中养老”的理念在美国十分盛行,其中既有老年人喜欢独居的原因,也有客观因素。

  最近,笔者采访了“隐居”在美国圣迭戈市郊一片山林里的一对老年夫妇,丈夫罗伯特已经80高龄,妻子70多岁。罗伯特说,他们可以到养老院颐养天年,但养老院在城里,他们嫌那里太闹,而且住在养老院被人管,作息时间有严格规定,他们自由自在惯了,所以没有去。

  罗伯特说:“独居生活有诸多不便,什么事情都得亲自动手,比如开车购物,做家务,甚至下水道坏了还得自己疏通,门窗坏了也得自己修理,但即便这样,我们还是宁愿独居山林。如果我们其中有一个人先走了,剩下的那个再去养老院不迟。” 

  随后,笔者在山林里转了转,发现每隔数百米就有一个住家,住在里面的全是老人。这种回归自然、离群索居的生活方式,是经济条件比较好的美国老年人所追求的。 

  回顾2006年,洛杉矶遭受罕见热浪袭击,导致100多人死亡,其中多数是独居老人。为了更好地照顾独居老人,特别是体弱和高龄老人,美国社区开辟了各种老人服务项目,其中包括送饭上门、送医上门、送车上门、定期探望、电话确认、紧急救助等,而且许多服务是免费的。

  住在阿凯纳姆的华裔王老汉说,他出远门时,只要给市政府相关部门打个电话,专车准会按时开到家门口,办完事情还会把他送回,他不用为此花一分钱。 

  阿凯纳姆市政府还为老人提供了白天“寄养”服务,即老人可以白天到老人院或其他服务中心会朋访友,参加各种娱乐活动,午饭由政府免费提供。到晚上,老人再返回各自住所。这样既可让老人避免孤独,也可照顾老人希望无拘无束的要求。美国很多社区还组织志愿者到老人院服务,志愿者除了照顾老人洗澡穿衣、服药外,还陪老人聊天,为老人读报,帮助老人消除孤独感。

  但一旦独居老人突然发生意外,需要紧急帮助时,如何才能及时发现并采取救助措施?目前美国正在试图通过高科技手段来解决这一问题,这一手段就是通过一种全新监测系统。该系统由一个与互联网连接的电脑、电视界面、电话和一系列传感器组成。这些传感器被精心放置在老年人活动的关键地点,如浴室、厨房、入口和卧室,用来监视老人家中情况并记录他们的行为。如果家里一段时间没动静或房门传感器在异常时间关闭,系统就会向家人发出警报。通过电视画面,家人可以给老人发送短消息、天气预报、幽默笑话,或者温馨的家庭相片。依靠这一系统,即使相隔千里,老人也能和家人经常交流。

  当然,再好的科技设备也代替不了亲情关怀和邻里关照。 

  鉴于美国亲人疏远、邻里冷漠现象十分严重,美国洛杉矶公众广播电台曾发起了向邻里送友情活动。在电台制作的小节目中,演员们扮成邻里,相互走访、相互帮助。主办者说,举办这一活动的目的就是促使美国人改变“老死不相往来”的生活习惯,主动地去和生活在你身边的人打交道,比如不时地敲敲邻居的门,看看他们是否需要帮助,有空的时候一起聊聊天。特别是对独居的老人,街坊邻里更应该主动地送去关怀和帮助。  栗栗


浙江老年报 茶馆 00004 美国85%的老人希望在家中养老 2009-09-23 浙江老年报000042009-09-2300014 2 2009年09月2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