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继愈: 一生最佩服两个人
在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工作了二十多年的任继愈不信任何宗教。“信教的人不能研究宗教,也正如马克思说的,跪着看别人,总是比别人矮了半截,难以保持客观。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来研究,才能做到比较客观,既不走样,也不迷信,也不轻率否定。”他认为宗教常常是用虚幻的许愿来吸引人,无论进天堂还是上西天都是一种引诱。
然而,任继愈也有自己的“偶像”:“我一生最佩服两个人。一是鲁迅,一是居里夫人,因为这两个人都是有高尚人格的人。”
“我佩服鲁迅不是因为他的才华,而是因为他的人格,看到不合理的现象敢于指出,不妥协,不和稀泥,这是一般的知识分子所缺少的。居里夫人是难得的可以克服困难,又可以经受成功考验的人。成功、名誉都丝毫没有影响她的内心,她是卓越的科学家,又是很好的妻子和母亲。她时刻不忘祖国,将自己发明的元素命名为钚,以纪念自己的祖国波兰。这是一位非常伟大的女性。”任继愈这样评价他心底里的“明星”。
尽管已从馆长的任上退下来,任继愈并没有完全赋闲在家,依然牵挂着国图的古籍整理工作,这里的每部珍藏似乎都融进了他的身心。每周一、四的上午他会来到办公室处理日常事务,接待访客。其他的时间就都放在《中华大典》和《中华大藏经》的编辑工作上。虽然自己感觉身体已大不如前,但他仍然每天四五点钟起来工作,这对一位年近九旬高龄、视力又有障碍的老人来说,其困难可想而知。让人难免追问,这样的动力来自哪里?任继愈的回答是,想着多为群体做点事,这样工作起来就不会累。
“少考虑自己,多考虑群体”是任继愈的人生格言和口头禅。他把群体比喻成一桶水,每个人都只取不加,水早晚会干。“为群体做事,这样的生命才有价值,趁着自己还能做事情,就多做一点。”
不像其他的老人总是为自己的健康担惊受怕,任继愈说,不要老是关注自己的身体,顺其自然就好。年轻时他喜欢运动,现在仍爱看足球赛,只是失望于“中国的足球缺少灵魂”。他喜欢读文学作品,尤其喜欢杜甫的诗、鲁迅的作品,还有西方一些浪漫诗人的作品。李商隐的诗他虽然也欣赏其精美,但认为多写个人遭遇,不够大气。他还喜欢听西方古典音乐,认为中国古典音乐多为田园风味,有韵味但缺乏气魄,是小农经济的产物。
“养心第一,养身第二;神养第一,药疗第二;自医第一,求医第二。”这是一辈子研究哲学、宗教的任继愈的养生心得。他以多读书、多用脑(只指学问)来养心,而且从不服用任何补品。
任继愈,如同一部厚重的书,很难用三言两语概括。两个多小时的面对面的交流,让我们读到他高龄背后的博学多才,言语简单质朴,却不乏智慧的锋芒……
摘自《人物》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