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植物解冤仇
人和自然要融洽和谐,人是起主导和主要作用的。而由人培育栽种的花草植物的作用往往功不可没,特别是在进行人与人的交往中,花木植物常常身披着使者的锦衣,演绎着和合的意义,会起到媒介的作用,扮演着联姻的角色。
有则“宋就出计为敌浇瓜秧”的故事,演绎了宽容大度、以德报怨的历史活剧。说的是战国时期,战事不断,梁国与楚国双方为敌,两国在边境上各设界亭,璧垒森严。但余暇时,亭卒们也都在各自的地界上种上了西瓜。梁亭的士兵勤劳,不断地松土施肥,拔草浇水,瓜秧长势喜人。而楚亭的亭卒懒惰,只种不管,任其生长,瓜秧又细又瘦,弱不禁风,与对面梁国的瓜秧长势形成鲜明的对比。楚亭的亭卒觉得有碍观瞻,有失面子,便在一个漆墨的夜晚,偷偷越过边界将梁亭的瓜秧全部扯断了。翌日,梁亭的人发现了狼籍的瓜田,十分气愤,就向边县的县令宋就报告:也要以牙还牙,越到楚国界内将瓜秧弄断,来个同归于尽。宋就闻听则说:“如此做十分卑鄙,我们对他们的作为既然气愤难平,又为什么再去扯断人家的瓜秧呢?别人不对,我们再跟着学,岂非错上加错,心胸太狭隘了么!你们听我一句,从今天起,每天晚上去给他们的瓜秧浇水,让他们的瓜秧长得好。而且,你们悄悄地去做,还不能让他们知道。”梁亭的士兵听了宋就的话,茅塞顿开,就照办了。楚亭的人发现自己的瓜秧长势一天好似一天,纳闷之下便注意起来,发现是梁亭的人在黑夜里悄悄地为他们的瓜田浇了水,便将此事报告了楚国边县县令。楚国边县的县令听说了此事,感到又惭愧又敬佩,就将此事又禀报了楚王。楚王也感于梁国人修睦边邻包容迁就的诚心,特备重礼送给梁王,以示自责,亦表示谢意。于是,这一对敌国以瓜秧为媒,以浇水为镜,终于化干戈为玉帛,成了友好的邻邦。
这简直是“瓜秧外交”了。为敌国浇瓜,化解了敌意,赢得了信任,交出了诚意,缔结了和平,也算得历史长河中一朵晶莹的水花,千古佳话里感人的一段篇章。
时常生活,也莫要小看送人一束花,虽说一般都上升不到“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高度,但那也是情意的表达,歉意的暗示,热情的放达,心情的绽放,那份意思正悄悄地在繁花翠枝中款款地弥漫呢!至于在生活中妙借一种植物来化解隔阂,冰释前嫌,也是一种隐喻的、微妙的手法,往往既不失面子,又表达意思,会起到微妙甚而奇妙的作用,文明的、理智的、有情有义的人儿不妨用来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