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要闻
4  
PDF 版
· “精神赡养”让夕阳更温暖
· 首趟开往华家池社区
· 聚焦农村
三十年
· 天天穿旗袍 穿了三十年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8年12月2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台州有一位出生于书香门第的老太太
天天穿旗袍 穿了三十年
  还记得两个月前,杭州西湖的西泠桥上,那群穿旗袍和高跟鞋的女人么?旗袍五颜六色,赚足了回头率。那99个女人,都是上海一个旗袍沙龙的成员,年龄在50岁到65岁之间。

  在浙江台州也有一位“张曼玉”,只不过年纪大了点,过了年就72岁了,虽早已过了花样年华,可天天身着旗袍,这一穿就快穿了30年,而且还要一直穿下去。

  究竟是怎样的一位老太太,如此痴迷于旗袍?而她这种近乎偏执的迷恋,身边的人又是怎么看待的?    

  从小对旗袍耳濡目染

  这位老太太名叫金素棋,家住台州黄岩区滨江新村。

  老太太说,自己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毕业于复旦大学,希望孩子们通晓“琴棋书画”,自己排行老二,所以名字取了其中的“棋”字。

  金老太的女儿王萍,在黄岩东浦中学附近开了一家小食店。老太太每天会去店里帮着收收钱,接送外孙。

  想要找她非常容易,因为满大街就她一个人穿着旗袍。金老太平时还自己做毽子踢着玩,身板很不错。

  “小时候,妈妈、奶奶和家里其他女人穿的都是旗袍,也算是耳濡目染吧。”金老太说。    

  邻居说了一句话就改穿旗袍了

  其实,金老太年轻的时候不穿旗袍,穿普通的裙子。改穿旗袍,就是因为邻居们的一句话。

  1981年,王萍11岁了,穿着妈妈做的漂亮裙子,邻居们说金素棋:“女儿都穿裙子了,你怎么还穿裙子啊!”

  那意思说明白点,就是金素棋你不年轻了,做妈妈的不好跟女儿穿得一样,穿裙子怪怪的。

  “那时候思想不开放,人们的脑筋经常转不过弯,农村的思想就更不开化了。”金老太说,当时为了跟女儿穿得不一样,突然想到了妈妈奶奶辈穿过的旗袍。

  身上旗袍都是自己做的

  那个年代,年轻女孩子中间开始流行喇叭裤、踏脚裤、花格子裙。但稍微上了年纪的,多数还是穿对襟衫,布料的颜色也是以灰黑为主。金素棋一直在“服装社”给别人做衣服,第一次给自己做了件旗袍,往身上一套,回头率哗啦一下就上来了。

  “当时我们都觉得难为情,走路从不和妈妈一起,拉开距离。”王萍说,一家人当时都很“冷落”母亲。

  人们还在不断地说着闲话:旗袍穿起来,行动会不会不方便,影响劳动?这样的衣服夏天不透气,冬天不保暖。这衣服很浪费布料,不合算。

  不管别人怎么说,金素棋自己非常中意旗袍,身材不错的她就一直坚持穿。再后来,她还琢磨着用毛线打旗袍。时间长了,闲话也没了,大家碰到她换新款旗袍,还会围上来评论一番。偶尔有一天,金老太没穿旗袍出门,大家都觉得很别扭。

  金老太所有的旗袍都出自本人巧手。“起先做的旗袍,面料是被面花缎子,花团锦簇,后来年龄大了,素雅的面料多些。”王萍说,儿女们从来不用给母亲买衣服,买个十几块的布料,老太太就很开心了,花点功夫就能做出一件旗袍来。打开金老太的衣橱,满满当当地挂满了旗袍,绒缎的,丝绸的,麻布的,各种面料足足有好几十件呢。

  通讯员 孙自鸣 记者 葛辉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老年报 要闻 00001 天天穿旗袍 穿了三十年 2008-12-26 48256F6C00202568482575230007DF0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