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要闻
4  
PDF 版
· 现有养老保障政策将有诸多调整
· 省军区老战士书画协会
举办改革开放30周年书画展
· 明年起全国义务教育教师
平均工资不低于公务员
· 观“潮涌钱江”图片展 看30年浙江巨变
· 大熊猫 “团团”“圆圆”
昨赴台
· “走进宝岛”圆梦游
· 央行年内第五次降息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2月2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观“潮涌钱江”图片展 看30年浙江巨变
  “最早我住在吴山广场,瓦片房,出门就是烂泥地。后来搬到了天鸿饭店附近,那时候那里整一片茭白地呢,现在到处高楼大厦,就在这30年间。”68岁的贝大妈在杭州钱江新城图片前驻足许久,感叹着城市巨变。

  12月19日起,“潮涌钱江——浙江省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图片展”在浙江世贸国际展览中心举办。整个展览由前言《关怀·决策》、《大突破》、《大发展》、《大变化》和《结束语》五部分组成,精选的500多张图片资料再现了珍贵的瞬间。

  摄影展至12月25日结束,每天8:30—17:00开展,还没来得及前去观看的市民们要抓紧时间了。    

  说起老家满脸自豪

  许多代表社区的老人们都潮涌般来观看展览。上世纪70年代末,浙江的一批农民走出村子,开始了最初的远行。当时,修鞋匠、理发师、弹棉花匠、建筑工、五金匠、豆腐嫂,几十万浙江人在全国各地走街串巷,艰苦创业。

  “温州人的打火机知道吗,这都是吃多少苦创业创出来的。”从三墩赶来的翁大妈,正在向同去的老姐妹们介绍老家温州,一脸的自豪。

  相信很多浙江人都去过声名远扬的义乌小商品市场,有一系列照片,清楚地记录了它的转变脉络。1978年,义乌出现了由原先一些货郎自发聚集形成的集市。1982年,政府宣布正式开发小商品市场。1983年,义乌稠城镇湖清门诞生了第一代小百货市场。如今已是第五代国际商贸城,“义务小商品指数”也正成为国际小商品市场的风向标。    

  从“缝缝补补又三年”

  到“不愁吃穿不愁用”

  那些老照片最能拨动大家心中的情愫了。80年代打电话首先听到的是接线员的美妙声音;90年代初,“大哥大”是当时身份的象征;如今农民也都在家里用网络卖农产品,或者在QQ上和远在海外的子女视频对话。

  从蜂窝煤,到煤气、天然气;从用井水、河水、池塘水到自来水;从柴灶、煤炉到整体橱柜,人们在用的方面经历了从麻烦到简便,从原始到科技的变化,好像一支支变奏曲,奏响了一段段燃烧的岁月。

  关于吃穿,是市民们感触最深的。“改革开放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改革开放后,翁大妈开始告别缝补衣服,可是80年代初,那些漂亮衣服只有逢年过节和做客、逛公园的时候才穿。“现在女儿满柜子的衣服,穿一个月都不会重复。”

  看看“娶媳妇”这桩事

  30年的变化,仅从“娶媳妇”一事上就能看得清楚。展会现场,专门布置了两套新房——上个世纪80年代的和21世纪初的。很多人都还记得在1970年代末娶媳妇的标准“三转一响”,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一样也不能少。

  “那个时候,拥有一块手表是许多人的梦想,120元的上海牌、宝石花,80元的孔雀表戴在手上那感觉真是不要太好哦!中山表算是便宜的,要30元。”一位袁大伯回忆说,买块“上海牌”,相当于花去一位普通职工3个月的薪水,还要凭票证购买。

  而80年代讨个老婆要求也挺高的,必须具备“新六大件”,电视机、录音机、电风扇、洗衣机、电冰箱、录放机。

  80年代的结婚证,除了是法定的结婚依据之外,还是各种紧俏和计划商品的购物券,如棉絮、糖果、烟等。展品中的一张结婚证上,还盖有一个印章“镜已购”,记录了当时结婚制办家具购买大衣柜的镜子时,也必须有结婚证,并作记录,以防重复购买。

  再看看一墙之隔的现代婚房,液晶电视、空调、高档沙发一应俱全,婚纱照上,老公穿着洁白的西服,老婆穿着漂亮的婚纱,笑得“幸福像花儿一样”。

  记者 葛辉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老年报 要闻 00001 观“潮涌钱江”图片展 看30年浙江巨变 2008-12-24 48256F6C002025684825752700098E8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