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无事在敌楼我亮一亮琴音, 哈哈哈……我面前缺少个知音的人。”
“杀不得!又恐怕中了巧计行。回头我对侍从论,老夫言来听分明……”
无论是唱腔、动作还是神情,两位演员都极专业,诸葛亮的沉稳大气、司马懿的谨慎多疑表现得淋漓尽致。
表演《空城计》的是今年78岁的郭少元和73岁的戈宝栋。这是他们的保留曲目,几乎每次活动都会来上一段。他们是浙江高校京剧联谊会的票友。
每个周日上午,不管天晴或是下雨,省委党校排练厅内都是票友云集。在省京剧团琴师、鼓师的专业伴奏下,男票友潇洒、大气,女票友温柔、秀气,唱念作打,生旦净丑尽显风流。
年轻时,忙于工作无暇顾及自幼喜欢的京剧。退休后,终于有时间重新拾起年少时的爱好。浙江大学龚浩然教授和省委党校退休教师郭少元共同发起了浙江高校京剧联谊会。
联谊会的票友都是浙江省高等院校的退休老教师,共同爱好京剧,成立以来,他们“咿咿呀呀”快乐地唱了16年。
弘扬国粹,丰富校园文化
空余时间吊吊嗓子,周末齐聚一堂,或在排练厅、或在茶室切磋、交流,极大地丰富了老教师们的退休生活。
这些老教师,来自不同高校、不同专业。缘于对京剧的热爱,他们走到了一起,这种热情也深深地感染了校园里的年轻学子。
“现在的联谊会,除了我们退休教师,还有一些大学生也加入了进来。”王丽华兴奋不已。
在浙江大学105周年校庆文艺汇演上,王丽华老师和4位浙大女生共同表演的京剧节目,征服了台下众多校友。虽然过去好多年了,这一段美好的记忆依然留在王老师的心中。
10多年来,他们刻苦排练,在浙大、省委党校、省幼儿师范、杭师大奉献了无数场精彩演出。
杭州师范大学副教授戈宝栋还在学校开设了京剧选修课,班里的91名学生都是京剧迷,加上一些慕名前来的旁听生,把偌大的一个多媒体教室坐了个满满当当。
“京剧是我们的国粹。年轻人不能只有流行歌曲,京剧文化博大精深,蕴含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戈宝栋非常重视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执着追求,享受成功快乐
今年10月,浙江高校京剧联谊会在第六届全国高校京剧演唱研讨会上又获组织优秀奖。
从2001年参加首届研讨会以来,他们这已经是第六次获奖了。
在排演间隙,王丽华再次拿出奖牌和奖状。这些老票友好像当初领奖时一样兴奋,又围过来好好看了看,仔细摸了摸,个个脸上笑开了花。
全国高校京剧演唱研讨会,旨在进一步推动高校京剧文化活动的开展,提高师生综合文化素质而举办的。每年都有海内外100多所院校的师生或彩唱,或清唱,或唱折子戏,演出剧目范围之广不亚于专业团体。
同时,作为会议的一项重要内容,热心京剧艺术的高校学者们参与了专题研讨。戈宝栋就多次在会上宣读他的论文,引起了戏剧专业人士的关注。他发现,莎士比亚只留下剧本,莎剧却永远消失了;印度梵剧也不在了。融合了多种戏剧形式和舞蹈流派的京剧里头,却可以找到莎剧和梵剧的一些影子。京剧不愧是戏剧的“活化石”。
参加高校京剧演唱研讨会,票友们都是自掏腰包,一人就要花上千余元。会长龚浩然每年都比别人多交几百元会费,遇上特别活动更是慷慨,几年下来数额达好几千元。平时的排练和演出要请省京剧团的琴师、鼓师,加上采买行头,对于老票友们着实是一个经济负担。
我们注意到,很多老年艺术团体在丰富文化生活、提高大众的艺术修养上作出了很大贡献,但由于多数老年艺术团体都是民间组织,活动经费非常有限,本报真诚呼吁有关机构能够关心他们,希望企业家能够慷慨解囊帮助他们。
实习生 俞超春 孙雯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