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3版:往事
3  4  
PDF 版
· 做梦都想回杭州的胡“老板”
· 中科灵芝孢子油为您健康加油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8年12月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做梦都想回杭州的胡“老板”
  胡健中在民国时期是浙江《东南日报》的社长,为人精明,能写善辩。还一度任《中央日报》社社长。大陆解放前夕,朋友曾劝胡健中学《大公报》王芸生的榜样,也留在大陆。但胡健中却决定将《东南日报》迁至台湾出版。

  一念之差,想将《东南日报》迁至台湾

  1949年初,他派经理刘子润把《东南日报》上海版的机器设备装上太平轮,运往台湾。不料“太平轮”在舟山洋面与“建元轮”相撞,“太平轮”本已超载,一撞马上就沉没。胡健中又想把杭州版的机器设备运到台湾去,但遭到秘书严芝芳的暗中抵制。最后,胡健中只好与几位报社高级领导人匆匆赴台,离开了他生活和工作过几十年的杭州。

  机器没有运去,人也去了没几个,怎么办报?更要命的是,当时在台湾省主政的陈诚,坚持外地“避难”迁台的报纸,一律不准复刊。加上后台老板陈果夫、陈立夫在台湾的失势,胡健中纵然有天大的本事,在台湾报坛称霸的梦想也难以实现。他暮年还坚信,如果当年《东南日报》能够在台湾复刊,当今台湾的两大报纸,就不可能这般风光,因为当时它俩还在娘肚子里呢。没有自己掌握的报纸,中央委员、立法委员的空衔又有多少含金量?无奈之下,胡健中只得再跳“火坑”。

  1952年12月至1953年4月,他出任台湾《中央日报》董事长,1956年5月至1961年6月,再任《中央日报》社社长。

  其实,胡健中在台湾有过做大官的机会。由于他对蒋介石的忠诚,拥蒋保蒋,成了蒋介石身边红得发紫的人物,蒋介石也曾以“行政院长”或“驻日大使”的职务来让胡健中挑选,但胡健中谢绝了,他只想成为蒋介石的亲信幕僚。然而,没想到的是,当蒋介石以准备让蒋经国抓情报特务组织来为其打基础之事征求胡的意见时,这位“忠臣”提出了自己的“忠告”:“以经国兄的雄才大略,必可房党国重任,但天之将降大任予斯人也,必以树‘德’为本。情治工作是树‘怨’的工作,经国兄以不介入为好。”就这样,胡健中从此为蒋经国所记恨。

  在台湾的日子并不得意

  上世纪60年代以后,台湾国民党内新老矛盾激化,每年“国大”、“立法院”开会时,少壮派尤其是那些“台独分子”因为元老派堵塞他们的仕途,屡屡发难,甚至谩骂有加。胡健中很难过,同杭州和上海朋友通信时,叹息 “人老珠黄不值钱”。1991年,这位资深的“立法委员”要从任上退职了。他最后一天去“立法院”签到时,心情甚是沮丧,说:“我和它打了40年的交道,现在要离开它了!”颇有“不堪回首话当年”之感慨。

  胡健中在政治上不顺,在生活上也多坎坷。他妻子王味秋,浙江安吉人,毕业于杭州女子师范学校,与瞿秋白夫人杨之华、郁达夫夫人王映霞为先后同学。据王映霞形容,王味秋举止文雅,朴素大方,性格内向,沉默寡言,是当年在杭州女友中最贤淑的一个。

  王味秋对胡健中是有防范的。当年胡健中当《杭州民国日报》社社长,她为避嫌离开报社时,曾与胡健中“约法三章”,即报社及其附属机构不准聘用女性,以后,她也在这方面干预过报社的人事招聘。胡健中也不敢“反抗”。然而,天网恢恢,终有一疏。胡健中在家中、在公开场合,对王味秋百依百顺,堪称“模范丈夫”,但在暗地里,有机会也要寻花折柳,只是做得比较巧妙。他的情人便是斯小姐。此事,王味秋不知是否知道。

  到了台湾后,胡健中夫妇将抗战时期从浙江金华迁移到福建南平办报时一直跟随的青年报务员吴岳正收为义子。吴岳正对胡健中夫妇倒是非常孝顺,但不幸因病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早逝,年仅40余岁。

  1986年,王味秋病逝。不久,当年的斯小姐从美国回到台湾,便与胡健中同居了。不幸的是,斯小姐或斯太太,不久得了怪病,靠输氧维持生命。胡健中请了3个护士来照料她,自己也每天去探望。但时间不长,便与胡健中永别了。

  胡健中是个文化官,位高名大薪水却未必多。据说,在台湾他也常向人借钱。他到底有多少钱这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问题,也许永远是个谜。因为他所有的私囊后来全被斯太太的儿子用光。这些不仅仅是以后胡健中要养老的钱,有许多还是当年《东南日报》几百号人的血汗。

  屋漏偏逢连夜雨。胡健中的财产被卷走后,曾得到“立法院”支付的退休金600万新台币,这笔钱本来也足可使他安度晚年。不料,胡健中所任董事长的一家公司破产,该公司所欠债务“责无旁贷”地落在他头上了。蒋经国落井下石,示意有关方面将600万新台币的退休金全数充公。后几经交涉,“立法院”网开一面,将600万新台币冻结,而将其7万元的年利息作为生活费给他。算起来,这钱还不及台湾一个普通公务员薪水的一半。

  贫病交迫,举目无亲。他只好住到原来的司机家中,以期得到照顾。因为患的是绝症,口齿不清,渐至难以说话。1993年9月26日,他寂然病逝于台北。

  多年想回杭州,终因腿疾抱憾

  在台湾的日子不得意,然而,和其他许多元老派一样,他是力主海峡两岸沟通的。上世纪60年代中,杨振宁、李政道获得诺贝尔奖。大陆和台湾都邀请他们来访。胡健中和胡适同姓又同为安徽祖籍,便打着胡博士的旗号,赴美会晤杨振宁,请杨振宁赴台讲学。杨振宁多次来往于大陆和台湾,成了特殊的信使,这方面,胡健中是起了作用的。胡健中不仅力主两岸沟通,他自己也想来杭州、上海旧地重游。1990年10月,他派私人秘书蔡榆颂打前站,到杭州观光。在杭州,蔡榆颂告诉王遂今先生,胡健中十分渴望回杭州和上海看看,和老朋友叙叙旧。人老了,特别爱怀旧。他怀念和感激抗战时期跟随他流亡千里,虽牺牲惨重而从无怨悔的《东南日报》社员工。但不久后,胡健中突然瘫痪,两腿不能行走,杭州之行只能打消,他此生再也回不了杭州了,应了他常说的一句话:提起杭州往事,不堪回首,只有付之一叹了。

  胡健中的原籍是安徽和县,太平天国时期,其曾祖为避战乱,移居南京。他本人也是在南京出生的。但胡健中却不愿意做南京人,也认为不配做安徽人。他认为自己是杭州人,“有充分资格做杭州人”。

  1991年初,王映霞偕女访问台湾,住在胡健中家里。他和王映霞叙谈往事,非常怀念风光明媚的西湖。他问王映霞西湖如今怎么样了,天竺、灵隐仍然照旧么?平湖秋月呢,还是那么清静风雅?以前常去吃饭的镜湖厅还在吗?楼外楼、天香楼还有么?他还念念不忘《东南日报》:“东南日报馆是否还在那里?”

  “我很鄙薄许多男女以持有美国绿卡为荣,在过去我却持有杭州绿卡,并保存了多年在杭州纳税的凭证。”这是胡健中在他的《西望长安》中表述的对杭州极深的感情。他说他在杭州先后住了20年,“在西湖画舫的栏杆上染有我的指纹,在北高峰和六桥、天竺留有我的足印,而马迹车痕也有很多是我留下的。我和杭州的关系太深了,我认为我有充分资格做杭州人,最低限度,我应该是杭州客家人!”在台湾,他常吃面条,犹喜吃金华火腿和鸡汤面条,他十分遗憾地说:“可惜我老了,行动不便。真能回去看看,那该多好!”

  胡健中对杭州魂萦梦绕,杭州又何尝将他抛弃呢?上世纪90年代,得悉胡健中想回杭州来看看,杭州的老友们和浙江有关方面都表示欢迎他回来观光,并表示他的病也可以在杭州医治。尽管胡健中为了维持当年“胡老板”的形象,不想让人可怜,他忌讳过去的下属和旧友知道其晚年潦倒的状况,但他们还是对他很关心,对他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几十年过去了,当年的恩恩怨怨淡薄了,当年的情谊却浓厚起来了。总之,在当年台北他的灵堂上,有几只花圈特别引人注目,因为它们来自海峡对岸的杭州等地。在杭州,在上海,甚至在北京,报刊上不断出现怀念他的文章和诗词。         何扬鸣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老年报 往事 00003 做梦都想回杭州的胡“老板” 2008-12-3 48256F6C002025684825750C0033FD9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