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综合
3  4  
PDF 版
· 一群老人救活了一个乐种
· 温州市举办地市级
老干部读书班
· 武义老干部关注三农工作
· 玉环向老干部通报形势
· 新昌老干部畅谈30年巨变
· 杭州星洲社区
有个“虚拟服务社”
· 雅菊竞放客满园
· 微笑天象
· 台州老干部举办菊花展
· 仙居开展老干部“走访恳谈月”活动
· “3D”组选加奖延长到本月底
· 第七届“中华颂”全国老少文学艺术大赛征稿通知
· 海盐老干部共话改革开放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8年12月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一群老人救活了一个乐种
——记诸暨民间“十八翁古乐坊”
  一

  傍晚,常去西施故里走走的人,会不时听到从越秀亭里传来一曲曲舒缓悠扬、婉转动听的器乐合奏,游人常常会被那高山流水、云蒸霞蔚的柔和之声所感动。那古朴华丽、柔和流畅、带着浓重乡土色彩的声音,时而合奏,时而重奏,时而轮奏,时而独奏;时而悠长舒展,时而万马奔腾,时而安然而止,而又慢慢苏醒,在高潮迭起中,仿佛被带入幽邈旷阔的远古岁月。

  这支由管弦乐器和打击乐器联合组成的乐团,并非什么国家乐队,而纯粹是由一群诸暨市的老年人自发组织起来的业余乐队。他们的演出不但受到了当地群众的交口称赞,连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在观看了他们的演奏后,也连声说:“很好!非常好!”著名作曲家徐沛东更在第二届西施文化节上赞扬“这支民间乐队的出现,既是民间音乐的发扬,又是西施故里一道靓丽的风景”。

  这支乐队原名“十八翁乐队”,后改名为“十八翁古乐坊”,由25位平均年龄73岁的老人组成。他们身着民族传统服装,吹笛、敲鼓、弹弦……正在演奏有民间音乐“活化石”之称的“十番锣鼓”。

  二

  据《辞海》介绍:“十番俗称‘十番锣鼓’,是民间器乐的一种。由若干曲牌和锣鼓段连辍而成的套曲,流行于福建、江苏、浙江等地。起于明末……十番鼓只用笛、管、箫、弦、提琴、云锣、汤锣、木鱼、檀板、大鼓10种,后增星、钹,器辄不止10种……番者更番之谓。近世接十番所用曲牌和打击乐器不同,将十番鼓和十番锣鼓作为两个乐种。”

  三

  十番,曾在浙江广为流行,但解放后逐渐萎缩,文革后就再也听不到它的声音了。黄仕根,一个已经退休多年的古稀老人,他的人生坐标就是:“有生之年,尽可能为后人留下点有意义的东西。因此,近20年间,他一直忙于搜集各类报刊和有关诸暨的书籍。当他在整理诸暨历史文化遗存的过程中,发现十番古乐行将在暨阳大地消逝,就萌生了抢救的念头,于是和好友方正祥、陈宝船等,于2006年春天,开始筹划创建十番乐队,并很快找到了一群会乐器、有功底、肯奉献的志同道合者。他们很快就挖掘出了后庭花、燕归梁、甘州歌、乌江渡等10几个古老曲牌,同年“五一”前夕在浣纱江畔亮相。面对这群薄纱古装、举止庄重、敲打弹拉样样精通的老人,人们报之以一片惊喜的目光和阵阵掌声。

  当地报纸、电台等媒体竞相报道,而且绍兴日报、浙江日报、浙江老年报都在头版和要闻中给予报道。

  四

  在一片赞扬声面前,十八翁乐坊的这些老人们依然非常冷静,黄仕根说:“赞扬,让我们看到了差距!”

  近两年来,他们比过去更加认真,蒋来臣、杨仲生、陈杰、张苗元等老人,为了让手中的“武器”更优秀,专程去杭州、上海等地购买乐器。店口方向的5位老人,虽然路远费时,每次排练风雨无阻都按时赶到。年逾八旬的蔡仲康老人,其认真程度远远超过年轻人。由于全体成员的集体努力,这支乐队不但已能熟练演奏10余支十番古曲,而且吸收了20余支中国传统名曲充实乐队的曲目,如梅花三弄、花好月圆、彩云追月、雨打芭蕉等也都娴熟于手。

  黄仕根说:“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漫步从头越——在推陈出新的大道上,我们一定留给暨阳后人一支超越前人的诸暨十番乐队”。                    杨长岳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老年报 综合 00002 一群老人救活了一个乐种 2008-12-3 48256F6C00202568482574F900388AF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