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要闻
4  
PDF 版
· 治疗“老年性痴呆”,这里最拿手
· 明年我国推出10项
公共卫生重大行动计划
· 中国现有艾滋感染者
和病人70万
· 明年2月1日起家电下乡
按产品价格的13%补贴
· 现场讲评
· 印度孟买恐怖袭击事件结束
· 40本日记见证30年巨变
· 敬告读者
· 符合条件高学历青年参军入伍
杭州一次性奖励2万元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2月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七旬老汉用笔墨记录历史
40本日记见证30年巨变
  本报讯 整整齐齐码放在笔者面前的是40本日记本,它们记载了安吉县城凤凰社区居民杨长勇几十年来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翻看老人的日记本,家事、国事、身边事,高兴事、烦心事、有趣事,一一再现。这些短小的文字,既是老杨的个人自传、生活琐事,也浓缩了整个时代的变迁,尤其折射出了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

  杨长勇今年77岁,是一位老知识分子,上世纪70年代初进入安吉县供销总社工作,后到饮食服务公司上班。杨大爷的日记写得很简单,通常只有一句话。“我每天晚上都在睡觉前把我觉得一天中最重要的事记录下来,有时候就算出门在外,我也会找张纸条先写好,回来再补抄到日记本上。”杨大爷说,最初写日记完全是为了记事,到了上世纪80年代后,发现身边的发展是一天一个样,就觉得写日记很有意义,自己就更用心地记录了。

  笔者看到,杨大爷的每本日记本上都标有年份,一本日记就是一年。翻开日记本,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北京奥运会开幕,从搬新家到涨工资,国家大事、安吉大事、家庭大事,在杨大爷的日记里都有记录,而在每本的最后一页还绘有一年大事记表。

  杨大爷退休前从事饮食服务行业,对于安吉县餐饮、服务业的发展变迁最有感触。“上世纪70年代,县城递铺镇还只有两家国营饭店,不仅规模小而且设备简陋,还都是由旧房子改建的,生意也不好。”杨大爷说,“现在,安吉的宾馆、酒店一家家冒了出来,一家比一家造得高,一家比一家造得好,而且随着安吉旅游业的发展,酒店生意也很红火,这都是以前不敢想的。”

  翻看杨大爷的日记,最让他感到高兴的还是在这几年,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喜悦:“2003年10月3日,我们全家去舟山游玩。”“2005年6月18日,老二搬进了新买的房子里,我们都去吃饭。”“2006年9月22日,外孙女启程去日本留学,虽然很不舍得,但还是很高兴。”“2008年11月8日,大外孙娶媳妇了。”杨大爷告诉笔者,他现在每月的退休工资近两千元,生活很富足。现在他每周三次和老伴去老年大学上课:“我现在已经从书画班毕业了,目前主要在学汉语拼音,为学电脑打基础,到时候,我就可以在电脑上写日记了,争取再写30年。”杨大爷笑着说。        刘列飞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老年报 要闻 00001 40本日记见证30年巨变 2008-12-3 48256F6C00202568482575120028CA2F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