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在宁波市海曙区,老年人看病就医,很多人会选择西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有2个数据足以说明该中心对老年人的吸引力:目前,做这样选择的老人,占到海曙区老年人口总数的1/3以上;去年,中心全年门诊量达到52万人次,其中90%以上都是老年人。
“‘西门’医生给我们老年人看病治疗,服务就是好!”老年人普遍这样反映。
“我们慢慢转型为治疗慢性老年病人这个方向,并且要求医护人员特别注重服务质量,这也是被‘市场’逼出来的。”中心负责人朱燕文说。
1997年,中心还是一家街道级综合性医院,面对周边大医院林立的状况,医院面临生存困难。这时候,为了摸清未来的发展方向,医院在辖区范围内做了一次彻底的摸底调查,结果发现:医院地处宁波市中心老城区,常住人口多数为老年人。
“如果我们踏踏实实为这些老年人做好医疗服务,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这是全院在这次摸底后达成的共识。稍后,全院医护人员又挨家挨户上门为居民们建立健康档案,同时为他们提供最基本的医疗服务。不久,医院就在周边居民中有了很好的口碑,就这样,“市场”被打开了。以后,医院门诊量每年保持30%的增长速度,一度,在宁波当地医疗界被当作奇迹。
当然,西门卫生中心的发展,与他们一向推崇的“服务”不无关系。这“服务”,包括全科医生门诊、24小时热线出诊电话、开设家庭病床等。2000年,他们把原来的普通病房共40张床位,全部改成老年医疗康复病房,又朝为老年人专业医疗服务前进了一步。这么一来,那些病情较重的老年慢性病人,如中风偏瘫、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糖尿病等,都能在这里得到及时的治疗与康复。
考虑到老年慢性病人和长期卧床老年病人的实际情况,医院还提出由医护人员主动上门服务,并与之结成对子。陈天红是王丛仁的社区责任医生,老王今年83岁,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平时,只要稍微感觉到头晕、胸闷等不适,他就会立刻去找陈医生,有时即使深更半夜,他也会打电话给陈医生咨询。每次,陈医生总是耐心细致地给予帮助。为此,他高兴地逢人就说:“跟‘西门’医生结对,等于在家门口多了个健康‘守门人’!”
有着同样深刻感受的,还有海曙区的众多老干部。因为西门卫生中心在老人中的良好口碑,老干部们也很愿意到这里就医。目前,全区已有130多名老干部享受了这个中心提供的各项服务。
“现在,我们享受到的医疗服务水平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就近得到了更多保障。”老干部们高兴地说,“很多时候,他们不仅解除了我们疾病上的痛苦,还能在很多方面为我们排忧解难。”
家住翠中社区的离休干部马静与责任医生胡剑之间的友谊,被传为美谈。马静患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过去对自身健康态度比较随意,嗜好烟酒,血压控制很不理想。胡医生根据马老喜好追忆参加革命工作历史的情况,多次上门与其促膝谈心,渐渐取得共鸣。得知马静受白内障困扰多年的情况后,胡医生又适时建议他进行手术,积极为他联系专科医院并陪同前往治疗。现在马老吸烟大大减少,生活规律,吃药定时,血压稳定,心情舒畅。由此,两人渐成忘年之交。“胡医生不仅是我的‘家庭医生’,从某种意义上,他就像我的亲人!”马静这样告诉记者。
记者 沈爱群 通讯员 吕维共
医院档案:
位于宁波市城区新芝路95弄6号,共有床位150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