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要闻
4  
PDF 版
· 为老人提供康复服务,是种幸福
· 温家宝考察
绍兴义乌民营企业
· 24省市公布
18万亿投资计划
· 500亿元国库现金
本周入市
· 镜头反映
精神文明
· 蒋孝严等5人
新当选国民党副主席
· 眼不花脑子煞灵清,还想带个徒弟做西服
· 美国政府
出手救助花旗
· 敬告读者
· 北京企业
一次裁员逾20人需申报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1月2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宁波一位有名的红帮裁缝今年100岁了
眼不花脑子煞灵清,还想带个徒弟做西服
  宁波北仑隆顺村的虞才章老人今年刚好100岁,前不久家里人到酒店给他摆了17桌庆了大寿,村子里几年都没这么热闹过了。这位当地出了名的红帮裁缝,90岁时还张罗着给亲朋好友们做西装。小儿子虞松塔和他说,你要是再做我们就不做了,他这才罢休。

  虽然现在耳朵有些背了,但老人眼神很好,看《新闻联播》时,他特别注意主持人的服饰,在老人眼中,手工做出来的衣物都带有灵性,这是机器无法相比的。到现在,他还想着一件事,就是要把这手艺传给更多人,只要有人肯学,他愿意毫无保留地教。

  年轻时到处跑码头给洋人做西服

  “父亲13岁到上海投靠姨娘,开始闯荡上海滩。”虞松塔说,父亲的姨娘怜他个子小,建议他去学裁缝。19岁那年中秋满师,虞才章开始凭手艺挣钱了,每月工钱7块大洋,那会儿,1块大洋可买75公斤大米。

  上海港口停泊了许多外国轮船,老板接了许多外国船员的订单,主要是做西服和礼服。虞才章肯吃苦、钻研,做出来的衣服非常精致、考究,渐渐地,他在圈里出了名。一些外国轮船有时停泊大连、青岛、烟台等,他也跑过去,顾客有英国、日本等等国家的商人,接触多了,虞才章还能用洋文和老外说上几句。政府人员也慕名前来,传闻孙科的秘书、孙中山的一个侍卫,都是虞才章的老顾客,解放后还给名艺人麒麟童做过西装呢。公私合营后,虞才章进入上海春秋服装厂工作。“当时可是厂里的第一裁剪师,衣服好坏,就看父亲这一剪刀下去是什么样。”虞松塔说起这些来无比自豪。

  99岁时一个人坐公交去宁波玩了一天

  年轻时在上海,虞才章的工作单位离家坐公交车要四五站,他一般早上5点起来,只坐一站车,再走路到单位,晚上下班再沿外滩走回家,一路看风景、看热闹,往往一走就是1个多小时甚至2个小时才到家,用他的话讲,这既省钱又锻炼。

  小儿子说,老人现在精神很好,头发没全白,眼睛一点也不花,走路很稳健,这和父亲喜欢“荡荡”分不开。直到现在,虞才章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出门,都要到小山公园、菜市场逛够了才回家。90岁以后,他还能一口气走上10公里路。

  虞才章99岁那年的一天,傍晚6点,小儿子一家突然发现老人不见了。家里乱作一团,分别四处寻找。半个小时后,看到虞才章慢悠悠回来了。原来他独自一人坐着公交车去了宁波市区。“我按照公交站牌的指示上了公交车,在宁波市区整整玩了一天,我想看看宁波的变化。”老人说。

  现在小儿子家里也继承了老人的手艺,开了裁缝店。“我的脑子绝对没有父亲好使,他是煞灵清的。”虞松塔说,来了顾客,只要父亲见过一面的都能记得起,至少能说出姓,甚至做过什么衣服,尺寸多少都能说的出来,要是让他算账,再复杂也错不了。

  “知足常乐”四个字经常挂在老人的嘴上,他每天都笑呵呵的,像个孩子似的。虞松塔说,父亲之所以能这么长寿,除了生活有规律,而且心平。“从小到大,父亲几乎没发过脾气,你说,他的心该有多宽。”    

  通讯员 余琼林 陈张坤 沈之蓥

  记 者 葛 辉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老年报 要闻 00001 眼不花脑子煞灵清,还想带个徒弟做西服 2008-11-26 48256F6C00202568482575050006FD73 2